也许大家都比较熟悉甘肃的河西走廊旅游线,例如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玉门关、张掖丹霞、扁都口等等,今天要说的是甘肃东大门的天水市,这里有伏羲卦台山上画八卦的传奇故事。
农历十月十八,天水古城的伏羲庙内,正在举行一场神圣而庄严的祭祀典礼。威严庄重的庙宇内,供奉着被称为三皇之首的百帝之先的人文始祖——伏羲。伏羲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先祖,更是华夏儿女心中信奉的神灵。
也是古城人最敬仰的“人宗爷”。尽管姓氏不同,但大家都把伏羲视为共同的祖先。供奉伏羲的香火在晨钟暮鼓中延续,陪伴古城度过千年时光,
天水古城始建于先秦,明代时,逐渐演变出东关、大城、中城、西关、伏羲城五座城池,形成“五城连珠”的格局。天水以前有古民居余座,古巷数百条,大都是官宦、富豪、名人、学士的故居,多建于明清两朝。随着时代的变迁,经过数百年的日晒雨淋及不可避免的人为破坏,到现在只剩伏羲城和西关两座城池,现存古民居余座,这些凝固的建筑史已成为天水这座历史名城的灵魂所在,见证着天水璀璨的文化和辉煌的历史。
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的天水古城,是甘肃省的东大门。它北依黄土高原,南靠秦岭山脉,渭河水穿城而过,四季分明的的气候,让古城有着“陇上小江南”的美誉。
古城始建于先秦时期,到了明代,逐渐演变出东关、大城、中城、西关、伏羲城五座城池,形成“五城连珠”的独特格局。
如今只留下伏羲城和西关两座城池,成为太水这座千年古城璀璨文化和辉煌历史的见证,古城人尊称人文始祖伏羲为“人宗爷”,世代敬奉。
来到天水古城,就一定要去伏羲庙走走。它既是这座城的地理中心,也是古城人的心之所向。几千年前,就在渭河流域祭祀人文始祖。明代的成化年间,修建了现在的伏羲庙,大门牌坊“开天明道”,开辟了天地,明白了道理。
为了表达对伏羲的敬仰之情,古人按照皇家宫殿的格局,建起了这座占地三万平方米的庙宇,它中轴对称,坐北朝南,共有四进六院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祭祀伏羲建筑群。历代皇帝对伏羲极为推崇,认为伏羲是人类文明的化身,没有伏羲,就没有后来的文明进步,所以希望子民都像伏羲一样非常有智慧。
如果说伏羲庙是人们缅怀羲皇功德,接续华夏精神的殿堂,那么,古城西北面的卦台山则是一切故事开始的地方。被誉为“太极显象无双地,伏羲画卦第一山”的卦台山,海拔米,四周群山环列。在山的北麓,古老的渭河水环绕东流,把椭圆形的三阳川盆地一分为二,形成一幅天然的太极图。
当年伏羲就是在这个山上画八卦。在中国的远古传说中,伏羲是一位部族头领。相传,他的部族就生活在卦台山附近,当时的人们对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一无所知,又因无法掌握自然规律,经常食不果腹。看着人们无助困惑的眼神,伏羲内心十分痛苦,一心想要找寻解决办法。他就要考虑,怎样改善人们的生活,摆脱原始的茹毛饮血的时代,找到一个四两拨千斤的、能够用一法来代万法的理论。
为了看清身边的一切,伏羲经常站在卦台山的山巅上,仰观天上的日月星辰,俯察周围的地形方位,有时还要研究飞禽走兽的脚印和身上的花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有一天,他又像往常一样来到了山上,突然发现,这里的山水走势,蕴藏着种种玄机。渭河正好在这里画了一个S形,把三阳川一分为二,如果在空中俯瞰就是两个抱着的鱼,这就是一个太极图。这个发现,让伏羲茅塞顿开,互相依偎的山与水,一刚一柔,一动一静,原来自然界的事物都是相互对立又依存,就像白天和黑夜交替更迭,他把这两种现象取名为“阴阳”。
伏羲认为宇宙就是由两个要素构成的阴和阳,他用阴阳演绎宇宙、生命和万物,他把天、男性和春夏,把动的事物归到“阳”里面,把地、女性和水,把静的事物归到“阴”里面,引导人们用阳性来开拓进取,用阴性来退守,来包容万物、承载万物,这个概念有了以后,人们就会趋阳避阴,春夏是阳,人们就要开始劳作,秋冬是阴,人们就收藏。这样,利用了资源,避开了凶险。
顺天地而行,是伏羲从宇宙间寻到的启示,为了普及这个认知,他用一根连续线代表阳,一根断线代表阴,以此为基础,创立出八卦图。他以阴阳图为中心,每个卦象由三条线组成,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艮为山,离为火,兑为泽,八种意象分据八方,象征自然界的变化与循环。以乾坤两处占据重要位置,代表天地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最初根源。
阴阳八卦,就想探索宇宙万物规律的一把钥匙,以此为基础,伏羲又草创文字,建立婚嫁制度,结绳成网,发明渔猎工具,教民驯养野兽,让人类从此摆脱了愚昧,走向文明。
伏羲为了“开物成务”,“开物”就是要找出万事万物的理,“成务”就是帮助人们生产生活,成就大业。后来伏羲带领部落一路游历,阴阳八卦的智慧由此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文化的本源,天水古城也有了“羲皇故里”的美名。
阴阳和合的古老智慧,在这方水土延续千年,而伏羲一画开天的壮举,又让古城人的血脉中多了一份壮志与豪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