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春节比年春节,多了些“牛”气。

据统计,年春节假日,甘肃全省接待游客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5.3亿元,旅游市场接待规模恢复至年春节同期六成以上。

简简单单的数据里,透露出蓬蓬勃勃的发展生机。

与去年相比,今年疫情形势虽缓和不少,但“就地过年”仍是首选。可“就地过年”,并不是“宅家过年”。

今年,甘肃省文旅系统精心策划,特别推出八大跨年旅游主题线路产品,助力“就地过年”。

“百年华诞”红色旅游瞻仰主题线、“岐伯故里”养生文化体验线、“天马行空”民族风情跨年特色线、“塞外风光”跨年打卡主题线、“寻梦丝路”河西走廊跨年精品线等八大主题线路,或是集“养生、农耕、民俗、非遗”为一体的趣味体验式旅游,或一路体验“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壮美景象,或来一趟美食之旅,或感受塞外风光,在甘肃找到无数旅行者心向往之的“诗与远方”。

值得一提的是,为喜迎建党百年,特别推出的“百年华诞”红色旅游瞻仰主题线,以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为核心,融入观看红色电影、聆听红色故事等特色体验活动,让风光旅游与传统教育交相辉映,更让“牛”年多了一份特别的记忆。

此外,兰州市开展的以“我忆兰州好·金城过大年”为主题的春节留“兰”过大年主题活动,让广大市民和留在兰州的外来员工留在金城欢乐过大年;定西市精心准备的“西部大雪谷陇上第一泉”冰雪温泉游等“十桌”旅游“大餐”,广受欢迎;兰州新区春节期间推出滑雪温泉美食养生游等5条精品旅游线路,热度一再攀升……形式多样的度假休闲、民俗文化、冰雪温泉等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就地过年”的假日文化旅游需求,也让“就地过年”年味十足。

儿童剧、传统戏、民乐、曲艺……大年初二至十五,“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迎新春文艺演出活动分别亮相亲水广场、“甘话60剧场”等,20场精彩演出轮番登场,陪伴“就地过年”的兰州观众过大年。

综艺晚会、交响乐、歌舞剧、戏曲……从年三十的脱贫攻坚微电影《梅朵归来》和陇剧《官鹅情歌》开始,一直到年初七的秦腔《公民张三》,省文旅厅精心准备的“云端文化盛宴”,好剧不断、好戏连台,充分展现突出时代主题、中国元素、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为陇原儿女带来前所未有的“云端春节”。

“就地过年”热热闹闹,文旅市场迎来“开门红”。

全省5A级旅游景区继续发挥着龙头引领作用。其中,嘉峪关关城接待游客3.5万人次,平凉崆峒山接待游客3.3万人次,张掖七彩丹霞景区接待游客1.8万人次,天水麦积山接待游客1.3万人次,酒泉鸣沙山月牙泉接待游客1.27万人次,临夏炳灵寺景区接待游客0.55万人次。

过年了,甘肃省文旅惠民活动热度不减,让“牛”年春节有热度,更有温度。

“丰收了·游甘肃”冬春文化旅游惠民活动,早已成为甘肃省文旅品牌活动。今年,全省各地以“N”文旅惠民行动“组合拳”为主要内容的“丰收了·游甘肃”冬春文化旅游惠民活动,同样精彩纷呈,同样人气满满。

此外,各地各单位因地制宜,推出的文旅惠民活动,在春节期间美美地“火”了一把:

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张掖市举行文艺演出云展播等28个线上公共文化活动及六大类共49项文旅春节惠民消费系列活动;武威市推出“书香润武威,民俗过大年”、《拱手礼汉服仪》《天祝风情——天祝县民族服饰文化展》等年俗文化活动,让群众感受历史文化名城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

敦煌研究院升级“云游敦煌”小程序,上线“新春画语”特辑,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丰富、有趣的敦煌文化知识;

甘肃省博物馆举办“牛转乾坤——辛丑(牛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献上“文物新年礼”;还组织开展了“牛气冲天”之“福牛驾到”、最“牛”美食、溯·源——农耕牛文化等社交活动,让小观众及家人,在博物馆过了一个不一样的“牛”年;

传统民俗、趣味知识、汉字征集……自小年(2月4日)起至正月十五元宵节(2月26日),省图书馆特别开展“福牛闹新春”系列活动,陪伴读者过一个既有文化味又充满趣味的“牛”年;

绘本故事会、“春节传统文化知识闯关”竞赛、灯谜竞猜……为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丰富读者假期文化生活,春节期间,省图书馆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