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景中国》是文旅中国推出的原创系列品牌文化栏目,集诗词文化、自然风光、人文风物于一体,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国大美自然风光,诚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敦煌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罗布泊荒原,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这里有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飞天的绝美舞姿千年后在这里依旧美得令人移不开目光。

敦煌大漠

走入敦煌大漠,目之所及都是广袤而寂静的漫卷黄沙。被遗忘的佛光胜迹在埋藏干年后终于被发现,并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人们来到这里,聆听那遥远的回响,感受那的深沉与神圣。

敦煌魔鬼城

神秘的莫高窟、奇妙的月牙泉和鸣沙山、还有那残缺的玉门关,共同诉说着敦煌的美丽。

月牙泉

多少历史的冷热和苍茫,多少铁蹄铮铮烈马奔腾的轰鸣,都在这片土地上尽情上演,敦煌,你或许听过,你或许向往,那些湮没在黄沙尘土中的历史,依然熠熠生辉地闪烁在世界的文化之巅。

敦煌

敦煌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汇处,党河和疏勒河下游最大的绿洲上,为“丝绸之路”西出玉门关和阳关的主要门户。“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东汉应劭解释“敦,大也;煌,盛也”,取盛大辉煌之意。历史上的敦煌曾是中西交通的枢纽要道,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锁钥,对外交往上的国际都会,经营西域的军事重镇,在中华历史的长卷上占有光辉的篇章。

敦煌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像是一个精神坐标,一处文化高地,因为铭刻了太多的民族文化记忆,敦煌几乎成了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原文化、佛教文化、西亚和中亚的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使敦煌成为“华戎所交,一大都会”。若想找一个地方能“行五十步穿越百年,行百步穿越千年”这般领略华夏悠悠千年文明,答案一定是——敦煌。本期诗景中国将带你走进敦煌,感受这千年一瞬,一眼千年的“戈壁绿洲”。

赏大漠之美看不够的大漠风光

/01/

莫高窟

莫高窟

如果说在这遥遥大漠里,敦煌这片戈壁绿洲是造物之奇迹,那莫高窟就是这片绿洲中华夏文明所成就的奇迹。虽然它在千年的岁月长河里受到大自然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但它至今仍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延续时间最长的佛教艺术和历史文化宝库。

莫高窟

站在莫高窟九层楼上眺望那漫无边际的戈壁沙漠,会触摸到莫高窟干年的跳动脉搏。这干百年前的遗迹凝结了艺术与佛派的精华。

莫高窟,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莫高窟

邱登成《敦煌石窟歌》

莫高千窟列鸣沙,

崖壁纷披五色霞。

胡杨翠荫阁道外,

九层楼接日光华。

莫高窟有大量栩栩如生的彩塑,有佛陀、菩萨、弟子、天王、力士像等。十六国、北朝时期的彩塑是古印度犍陀罗、马图拉佛教艺术风格和中国本土艺术风格的结合,表现了宁静沉思的神情。隋唐时期,融合了中外艺术风格,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造像,成功地塑造了比例准确、衣饰华丽、造型健美、神态逼真、不同个性的完美艺术形象,成为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经久传世的不朽之作。

莫高窟

走进莫高窟,像是读着一本书,亲眼看到古老岁月的动荡惊惧中,机敏的北朝人,将西域样式融进了魏晋风骨。正值太平盛世的唐朝人,是那样的雍容华贵,从容自信,他们也将这种自信的气韵融入追求完美的精神将石窟艺术臻至化境。莫高窟的颜色是浑厚的,因为它积淀了一千多年的风沙和岁月。朝代的兴衰,岁月的轮回,让莫高窟成为一支悠远回旋的古曲,一个永不磨灭的神话。

/02/

鸣沙山

鸣沙山

鸣沙山距敦煌市南郊5公里,因沙动成响而得名。山为流沙积成,分红、黄、绿、白、黑五色。汉称沙角山,又名神沙山,魏晋时始称鸣沙山。其山东西绵亘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余公里,沙垄相衔,盘桓回环。其特点:“峰峦陡峭,山脊如刃;马践人驰,殷殷有声;轻若丝竹,重如雷鸣;沙随足落,经宿复初。”这种景象实属世界所罕见。

鸣沙山

朱坤《鸣沙山歌》节选

鸣沙之山何崔嵬,

壁立万古无倾颓。

冲寒疾风吹不起,

百夫蹙踏激荡鸣轻雷。

鸣沙山

有这样的传说,狂风起时,从山顶下滑沙砾,随人体下坠,沙山会发出,巨大的响声,平日轻风吹拂时,又似管弦丝竹,鸣沙山的日落景观,更令人陶醉,不可不看,叹为观止。

/03/

月牙泉

月牙泉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像初五的一弯新月落在黄沙里静静地躺了几千年。古称沙井,又名药泉,清代正名月牙泉。数千年来沙山环泉,泉映沙山,犹如一块光洁晶莹的翡翠镶嵌在沙山深谷中,“风夹沙而飞响,泉映月而无尘”。

月牙泉

朱坤《月牙泉歌》节选

天池巧瘗穷荒界,半出寒泉落天外。

千丈万丈不知深,支分定是银河派。

沙山四面如玦环,纤尘未敢侵衣带。

尾闾不泻止不盈,海若灵宅疑斯在。

惊涛蓦地冲风起,鲸鱼跋浪沧溟里。

气吞云梦压潇湘,咫尺应须论万里。

风和日暖正沦涟,获苇萧萧亦可怜。

铁背七星安足问,人间何事要神仙!

流沙与泉水之间仅数十米,但虽遇烈风而不被流沙所淹没,地处戈壁沙漠而泉水不浊不涸,这种“沙水共生,山泉共存”的地貌特征,确属奇观。古人有诗唱咏:“晴空万里蔚蓝天,美绝人寰月牙泉。银山四面山环抱,一池清水绿漪涟!”

种草理由:

世界文化遗址玉门关,阳关、汉长城、河仓城。世界文化遗产悬泉置都是那个伟大时代确之凿凿的历史见证。重走敦煌遗址,带你看看东西对峙下的敦煌历史。——滕予卓

种草理由:

鸣沙山上,月牙泉旁,阳关古道,寒烟斜阳;闻悠悠驼铃,赏大漠落日,就让时间在此刻静止。——森林琳琳

品敦煌至味意犹未尽的边塞味道

去过敦煌的人,日后回想起,除了久久萦绕在脑海里的敦煌壁画、沙鸣山月牙泉还有街角餐馆那意犹未尽的味道……敦煌的美食就像敦煌的文化艺术一样,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千年的浓情。

敦煌夜市

/01/

胡羊焖饼

胡羊焖饼

要说敦煌最地道的美食,驴肉黄面只能排第二,而胡羊焖饼当属最接地气的敦煌菜。古代敦煌为少数民族游牧之地,人们统称他们为“胡人”。隋唐以来汉文化和胡文化相融合,成为敦煌饮食文化发展的典型代表,以胡人的膳食习俗做法而演变得名。将羊肉烧至快熟时,将擀好的薄面饼放在肉上面,就这样把一张一张的生面饼盖满了羊肉。

大块羊肉铺满盘子,一片片面饼软嫩滑爽,浇汁色泽饱满、浓香醇厚。据说,焖饼子也是敦煌老丈人接待女婿最好的菜,第一次上门,如果老丈人招待你吃“焖饼子”,那这门亲事基本上就成了。

/02/

红柳烤肉

沙洲夜市

来敦煌,不去沙州夜市撸串,那将是一种遗憾。三两人围一桌,来把子红柳烤肉,再小酌几杯啤酒,敦煌之行才算圆满。

西北人吃羊肉,是从头到尾、从肉到骨、从内脏到骨髓都吃掉,烤、煎、蒸、煮、烩、焖、卤、炖、炒等各种“吃羊大法”,每一种都是不同的美味。

红柳烤肉

敦煌的红柳烤肉,又是烤羊肉的另一种别出心裁的做法。将红柳枝条一根根的精心挑选,再将一头削尖以便串肉。红柳串上羊肉后就放在木炭上烤,在烤制的过程中,红柳里面含有丰富维生素的油脂就流出来渗到羊肉里面了,不仅使羊肉中增加了营养物质,还有一种特有的木香。

来敦煌,就要“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尽情享受西北人这种无拘无束的粗糙感带来的快乐,这种体验也许是此次旅行中最惬意的时光吧。

/03/

泡儿油糕

泡儿油糕是从唐代“见风俏”演变而来,在敦煌有多年以上的历史了。最初只流行在宫廷、宫邸宴席上。

泡儿油糕因其色泽黄亮,表面蓬松如纱,表面结有密密麻麻的珍珠小泡,故而得名。泡儿油糕更像一种甜品,脆酥似飞絮,内里香甜如糯糖,吃起来酥松香甜,入口爽,在敦煌成为老少皆宜的餐前饭后必不可少的甜点。

种草理由:

敦煌有多好吃?独特又多样的敦煌美食,让每位食客尝到了远不止“大漠孤烟直”的人间风味。胡羊焖饼、驴肉黄面、泡耳油糕、羊肉粉汤、酿皮、浆水面……敦煌美食满足你对西北的幻想。——简蓝

种草理由:

原汁原味的敦煌味道,尽在敦煌夜市。漫步一天,来到敦煌夜市饱餐一顿,一天的疲惫烟消云散,生活不只有诗和远方的追寻,更有心清气爽的果腹。——冰bing

敦煌不是大漠里虚幻的海市蜃楼,亦不是无从溯迹的天方夜谭,她是大漠深处的绝丽明珠,是徜徉于天地间的“佛国飞仙”。

祁连山的六月飞雪、大漠尽头的无边风月、古丝路上的一眼千年。这座古城始终带着她神秘的胡笳之音和生俱来的动人气质撩动古今人心,是那低头可见的大漠无边,亦是那抬头可触的星辰万点,多想就这样乘着春风度过玉门伴着美梦露宿在敦煌。

资料来源:

1.慢书房

《敦煌的迷人,永远说不完》

2.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走进“东亚文化之都”——敦煌》

3.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吃在敦煌》

图片素材来源: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敦煌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包图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鸣谢: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敦煌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责编:郝君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