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敦煌,我看到敦煌市的标志——反弹琵琶的飞天仙女雕塑。
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的汇点,南枕气势雄伟的初车山,西按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靠嶙峋弯曲的北塞山,东依峰岩突兀的三危山。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漫长的中西文化交流的悠悠历史长河中,这里是中西文化荟萃之地,两种文化彼此交融。敦者,大也,煌者,盛也。通过这个名字,人们就可以了解敦煌的大气。敦煌取精用宏,创造出令世界瞩目的“敦煌文化”,为人类留下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敦煌境内南有敦煌莫高窟、鸣沙山和月牙泉。有人说,“不到神奇莫高窟,不算有文化”。也许这句话说过了头,在中国,在世界,到过莫高窟并了解它的人毕竟是少数。有机会参观莫高窟是一个文化人的幸事。我是文化人,去莫高窟看看是我的夙愿,这次我有幸赴莫高窟参观,算是如愿以偿。
敦煌的盛名来自莫高窟。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宋等王朝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基地。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麓河西走廊西端的崖壁上,南北长约有米,是中国第一大石窟,俗称千佛洞。周围都是戈壁荒漠,进入莫高·窟反而是绿树成荫。敦煌飞天是莫高窟的名片。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个洞窟中,几乎每一窟都有飞天,这里是世界上佛教石窟中保存飞天最多的地方。每个石窟壁画中都有一个神奇而生动的故事,每一尊彩塑都有一段神秘的传奇典故。莫高窟飞天壁画的艺术成就举世皆知,标志着敦煌文化的意义重大。在古代,不知什么时候,什么原因存入大量古代手写经书和艺术珍宝,现代人还没有完全弄明白。人们只知道,清光绪二十六年,洞窟被流寓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录偶尔发现,无知的王道士发现藏经洞后,对所藏经书物进行疯狂盗卖并引来外国列强劫掠,数年间流失海外有数万件;而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竟束手无策,后来在中国学者的呼吁下,清廷才将遗剩的八千多件经书运抵北京保管,目前这些经书收藏在北京图书馆。
在敦煌,我走进石窟,参观藏经洞。莫高窟只开放几个窟,这么做是为了保护敦煌文化,因为时间久远,敦煌壁画有的己掉落,有的已经变色。在洞窟里,我还看到许多壁画,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此外还有表现当时狩猎、耕作、纺织、交通、战争、建设、舞蹈、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画作。特别是那漫天飞舞的美丽飞天一一侍奉佛陀的能歌善舞之神的美丽让我惊讶不已。墙壁之上,飞天在茫茫宇宙中飘舞,或手捧莲花,直上九霄;或俯冲下来,飘若流星;或穿楼过宇,宛如游龙;或悠悠漫卷,似云卷舒。画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长线、舒展和谐的意趣,为世俗之人创造优美而空灵的想象世界。画面上那热烈的色彩,流畅的线条,无不撩起世人对天国的热烈向往,似乎让人感受到大漠荒原上纵骑狂奔的不竭激情。这些画有的雄浑宽广,有的瑰丽华艳,风格独特。彩塑像精巧逼真、想象丰富、造诣高深,与壁画相融相衬,相得益彰。我被先民的艺术深深地吸引。这些壁画的艺术价值珍贵无比,难怪学者把敦煌的发现誉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
我边看边听讲解员介绍。看着这些壁画,我思绪万千,为中国古代有这样博大的文化而感到骄傲。因为时间太紧,我不能一一细看,甚感遗憾。走出莫高窟后,我站在莫高窟塔前留影,以作纪念。
敦煌四周是沙海。在敦煌被发现之前,这里人迹罕至,有诗云:“风播楼柳空千里,月照流沙别一天”。走过这片沙海的只有驼队与飞鸟。现在,来到这里的人多起来,敦煌热闹起来,就连月牙泉和鸣沙山也随即热闹起来。
湖是大地的眼睛,月牙泉何止是眼睛,简直可以说是瀚海的心灵。月牙泉古称沙井,为“敦煌八景”之一。我来到鸣沙山脚下的月牙泉边,满怀喜悦地观赏这神奇的景色。四周是高高的沙山,中间有一个形似月牙的小湖,因其形弯曲如新月而得名,自古有“沙漠第一泉”之美誉。清泉一弯,涟漪淡荡,碧如翡翠,秀如柳眉。轻风起时,微波乍兴。泉边,芦苇茂密,飞沙轻鸣。月牙泉泉水清凉澄明,甘甜如饴,在沙山的怀抱中娴静地躺了几干年,轻梦一般。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满目荒凉的世界顿时有了生机,它深得天地之气韵,造化之神奇,令每个旅人神醉情驰。古诗云:“晴空万里蔚蓝天,美绝人寰月牙泉,银山四面沙环抱,一池清水绿漪涟”。泉里的鱼叫做“铁背鱼”,据说能医治疑难杂病;泉边的草叫做“七星草”,据说有催生壮阳的作用。月牙泉边,高高的白杨,亭亭玉立;婀娜的垂柳,舞带飘丝;星星般沙枣花,香气袭人;丛丛芦苇,摇曳生姿;数只野雉,双双飞翔,这里的风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泉南岸有娘娘殿、龙王宫、药王洞、玉泉楼、雷音寺等建筑物,这些建筑物或雕梁画栋,或勾心斗角,在这片沙海中:这片琼楼玉宇,让初来乍到的人在猛然间还以为是海市蜃楼。寺庙里有僧侣在诵经,也有香客在烧香。月牙泉像哈密瓜那碧绿、甘甜、晶莹的蜜瓤,像绝代美人那清澈、美丽又多情的眸子,更像窈窕淑女那神秘、温柔又诱人的唇吻。面对如此神奇景象,我不禁啧啧称奇。
在茫茫瀚海中,一弯小小的月牙泉历经千年却不为流沙所掩,这是什么原因呢?许多科学家试图找出理由,其真正原因至今尚无人能解。有人认为,可能这一带原是河湾,是敦煌绿洲的一部分,由于沙丘移动,水道变化,遂成为单独的水体。因为地势低,渗流在地下的水不断向泉中补充而形成的。但这种解释却无法说明飞沙为何没有淹没月牙泉。这里因地势的关系而产生一种奇特的空气动力现象,如刮风时沙子不往山下走,而是从山下往山上流动,所以月牙泉永远不会被沙子埋没。
冰炭不能相容,沙漠和清泉也难以共处。但在这个神奇的地方,沙与泉却和睦共存。而且它们仿佛是戈壁大漠上的孪生姐妹。
水以神而益秀,山以灵而故鸣。这沙山就是月牙泉边的鸣沙山。由于鸣沙山在刮风时会发出声响,有科学家认为,“鸣沙山的沙子是空心的多梭形,在风的吹动下,互相碰撞,所以才发声”。沙子会唱歌,那一定是天地奇响,自然妙音。这个鸣沙山,处于腾格里沙漠边缘,这里沙丘起伏,连绵不断。它与宁夏中卫县的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的响沙湾和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的巴里坤镇同为我国四大鸣沙山。
欣赏罢月牙泉,再爬鸣沙山。人到了这里自然与大漠融为一体,都会情不自禁地想登上鸣沙山。我也是迫不及待地想爬鸣沙山,更希望在爬山过程中能听到这里沙子的歌声。要听沙子唱歌,就必须爬鸣沙山;要爬鸣沙山,就必须登木挂梯一步一步往上爬。可登木挂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我登木挂梯还累得满头大汗。我想,要是没有这木挂梯子,爬这鸣沙山是多么艰难呀。
我一步一步地爬上来,尽管艰辛劳累,却也高兴,登上鸣沙山,举目四望,遍地黄沙,而且沙山与沙丘如海浪般起伏。这金色波浪,气势磅礴,汹涌澎湃,直到苍茫天边。微风吹来,我感到凉飕飕的,刚才流的大汗被风吹得干干净净的。站在鸣沙山上向下看月牙泉,真像一弯新月静静地躺在山沟,安详,静谧;或者像一个妙龄少女,温存地依偎在在情人的怀抱。那泉边的绿树、芳草仿佛是眼睛的睫毛,使月牙泉格外迷人。极目远眺,天地苍茫,心胸顿觉开阔无比!再低首细细地看看山上的沙浪,或轻波微起,涟漪荡漾,或时而湍急,时而潺缓,时而萦绕,时而回旋,跌宕有致,妙趣横生。
突然间,山风变大。人站在沙上本来就不稳,加上大风一吹,我感到站不住。此时,我侧耳谛听,想听听这里的沙子是不是真的会唱歌,可是我没有听到沙子的美妙音乐声,似乎只有风声。我回头看登山的木梯,发现不少人爬到半路就不再向上爬了,怕摔下去,其实就是摔下去也是摔在沙子上,不会摔坏,可他们胆怯,不敢上来。
上了鸣沙山,看到游客在滑沙,我也突然孩子似地想滑沙,想体验一下滑沙的感受。自高处向低处滑行,那是孩子在幼儿园里坐滑滑梯玩的事。到了茫茫戈壁大漠中,像我这样年过中年的人,一下子又焕发出童稚的情趣。同来者中许多人纷纷要求试试滑沙,体验滑沙感受。于是,我坐上滑沙小车,顺着很陡的沙坡往下滑。那小滑梯越滑越快,直向月牙泉边冲去,到了山下,停了下来。我突然明白了什么,这个山为什么叫‘鸣沙山’。原来,人从高处往下滑下时,沙子在人的滑行中发出了声音,这声音开始像丝竹管弦,接着像钟磬和鸣,最后如金鼓齐奏,但是当小滑车慢慢停下后,这声音就消失了。
我来月牙泉和鸣沙山一游,感到非常高兴。人生中能有几次大漠之旅?能有几回领略瀚海风情?祖国大好河山是如此美丽、奇特,人们生活在这样的大好河山里难道不是一种幸福?
游玩后,我的心情轻松愉快。太阳快要落山,血红的夕阳把绚丽的光线涂抹在这片苍茫的世界里,风还在呼呼地吹,气温开始转凉,我不得不结束今天的行程,随团队走向停车场。我们坐上大面包车驰向沙市。在沙市,我参观了沙市夜景,晚上返回敦煌住宿。
我们一行人从敦煌飞往北京,再从北京飞往合肥,结束新疆之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