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年,僧人乐僔在敦煌莫高窟首开佛龛,经历年的营建,这些穿越时空的历史画卷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而莫高窟也与山西云岗石窟、河南龙门石窟一起,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那么,莫高窟是怎样开凿出来的呢?
里面的壁画,为何历经千年,仍不褪色?
高大的佛像又是怎样制作和建造的?
带着这些疑问,我来到了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找寻答案。
一,地质环境
莫高窟所处的鸣沙山,这里全年干燥少雨、这就为石刻、壁画、彩塑等文物的保存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
二,所用颜料
敦煌石窟博物馆里,展出的绘画颜料,都是用以天然矿石为原料,它经过选料、粉碎,除铁,研漂分级等程序,制造出适用于绘画所需深浅不同的各种颜色。
其色彩纯正浑厚、艳而不俗,具有耐候性、耐光性、不怕酸碱腐蚀等特性,即使没于土内多年也不会影响其色泽的艳丽,具有化工合成颜料难以达到的表现效果。
其次是,使用了动物胶,这是矿物色的黏结剂,巧妙地将矿物色的各颗粒粘接,不同颜色的颜料叠加,产生了矿物色特有的发色效果,使画面呈现了斑澜多变的色彩魅力。
莫高窟各窟均是洞窟彩塑、建筑、绘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一个洞窟从始建到完成,大体经过整修崖面、凿窟、绘制壁画塑像、修造并装饰窟檐或殿堂等一系列的营造程序。
洞窟营造工程一开始就有比较细致的职业分工。
参与洞窟营造的工匠主要有如下几类:
1、打窟人即在莫高窟崖壁上凿岩镀窟之工匠;
2、石匠从事石窟开凿、建筑石料加工、石质工具的制造和修理等之工匠;
3、泥匠从事土木建筑之工匠;
4、木匠从事土木建筑及木质器具制造、加工、修理之工匠;
5、塑匠从事泥塑赋彩之工匠;
6、画匠从事绘画之工匠。
莫高窟石窟博物馆内也陈列了藏经洞有关的文物,包括流失到国外的敦煌遗书和绘画的复制品。
展示的有写本,刻本,文书内容主要是佛经,还有道经、儒家经典、诗赋、信札、状牒等,这些对学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特别是学习中国古代史的话。
而洞窟塑像做工也很精致,虽然都是复制窟,但色彩还原很丰富,佛像人物造型宁静安详,从这些艺术珍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中古时期宗教和社会生活的一些情况。
可想而知这个巨大的绘制工程,一定是令许许多多的画工,耗尽了毕生的精力,需要人留在敦煌贡献出一生才可以取得这种艺术成就吧?
敦煌石窟的彩塑和壁画,内容博大精深,大都是佛教内容:像彩塑和壁画的尊像,释迦牟尼的本生、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等故事画,它们都被绘制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
上面这图,就是绘画出供养人礼佛的故事图。
此外还有有些表现当时狩猎、耕作、纺织、建设、舞蹈、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画作。仔细看画像上,人物的服饰,可以反映出不同时期人们的穿养特色。
敦煌石窟的壁画能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风俗习尚,像这图上,右边三个人的头发,看起来像外族的。
这些是洞窟埋在面的雕花地板砖。
这是营建大佛的四个步骤,分别是木头做支架,再在上面绑捆上稻草,但用泥巴覆盖,最后再雕刻,着色。
莫高窟的材料,石青3-14号,用青金石磨制而成,敦煌壁画与塑像皆使用矿物颜料,由矿石研磨而成,色彩鲜艳厚重,表现效果十分强烈。
敦煌莫高窟的门票是提前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