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
花木兰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花木兰(-)是北魏宋州(今安徽亳州)人。
时值太武皇帝时期(——年),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但是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没办法上战场,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多年的军旅生活。
关于她的记载最为人熟悉就是《木兰辞》的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
穆桂英
穆桂英是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也是个“杨门女将”。她是杨宗保的妻子,也就是杨继业的孙媳妇。
虽然历史上无证据证明穆桂英战场上的功劳,民间却流传了许多故事。(注:北宋由于金朝的侵略而灭亡,杨门女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与南宋,合称“宋朝”,也就是大宋)。
穆桂英出生于山东穆柯寨,寨主木羽之女,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因在阵前自招杨宗保为婿,归于宋营。在抗击辽的入侵时,她飒爽英姿,跃马横刀,与杨家诸将领一道,所向披靡,屡建战功。
宗保在抗击西夏的战争中死去后,佘太君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征西时,她已五十岁,但她锐气不减,仍挂先锋印,一马当先,力战番将。是古代流传的巾帼英雄形象,深为群众所喜爱。
民间以“穆桂英挂帅”、“大破天门阵”等故事流传最广。杨家将都是豪杰,都会为国家付出一切代价,特别是杨门女将,可说是中国历史上得到最多敬意的女性之一。
秋瑾
初名闺瑾,乳名玉姑,字璇卿,号旦吾,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今绍兴市)人,近代女民主革命志士,提倡女权。秋瑾生于福建省厦门,留学日本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汉侠女儿,曾用笔名白萍。
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年1月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3月间回绍兴,与徐锡麟等创办明道女子学堂。年7月15日于浙江省绍兴古轩亭口英勇就义,得年31岁。著有《秋瑾集》。年于绍兴轩亭口建立了秋瑾烈士纪念碑,至今未变。
对酒·不惜千金买宝刀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这首“鉴湖女侠”秋瑾的七绝《对酒》,是很多中学生都会背的,不知道的,会以为这是男性写的。其实中国的男性写的东西,多数是女性化的。
一千年前的花蕊夫人早就痛骂过:“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二十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口占答宋太祖》)九百年后,秋瑾又接着骂道:“肮脏尘寰,问几个男儿英哲?算只有蛾眉队里,时闻杰出。”
秋瑾生活的时代,人们已经痛感到整个中国的极度女性化,因此涌现出一批豪侠刚烈之士,以夸张的男性化生活姿态向传统社会挑战。秋瑾身为女性,但她时时反抗命运加给自己的性别身份。
她恨苍天“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她宣称:“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满江红》她说:“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鹧鸪天》
樊梨花
《说唐》《薛家将》在讲到薛丁山征西的故事时,无一例外都要讲到这样一位富有叛逆精神并且敢于大胆追求理想爱情的古代女子。
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樊元帅俗名樊梨花,薛丁山的妻子。她自幼随梨山老母习艺,历时八载,武艺高强。
她乃是薛家父子征西的中流砥柱,一口绣戎刀无可匹敌。於薛仁贵身亡后,继任征西大元帅,终至西凉之乱敉平,因居功厥伟,唐高宗时加封为威宁侯、镇国一品夫人。
据有关史料表明,早在汉唐时期,鸣沙山一带就是兵家必争的古战场。
贞观年间,唐朝为平定西域各国归顺朝廷,唐朝皇帝下旨命樊梨花率兵西征,樊梨花奉命率兵出关,在带兵途中,就曾有一营女兵在鸣沙山一带同突厥铁骑遭遇,战斗打得十分激烈,唐兵终因寡不敌众而全部阵亡。
当樊梨花率大军赶来打败敌军后,才将女兵遗体埋葬在沙山之下。晚清诗人肖雄曾随军来到鸣沙山,对沙山藏营的古老传说深有感触,并为此写下了传世之作《沙山怀古》:“雾里辕门似有痕,浪传四十八营屯。可怜一夜风沙恶,埋没英雄在覆盆。”这就是沙山藏营这一典故的由来。
贺兰山苏峪口樊家营子西边有一称为“黑泥沟”的山水沟,一条古驿道隐藏在荒草乱石中,这条古道,就是早年阿拉善(又称:定远营)连接宁夏、银川的“丝绸之路”古驿道,是中国“丝绸之路”的生命线。它一直使用到上世纪六十年代。自从唐代巾帼英雄樊梨花西征时曾经踏上银川贺兰山,就在贺兰山中部西侧一块较为平缓的坡地上扎下了营盘,从而留下一段传颂千古的樊家营子真实的史话。
鸣沙山北麓现存在古兵营和樊梨花马桩等遗迹。展示了古代征战将士不畏强敌,不怕牺牲,为国捐躯的高尚情操和爱国精神。
梁红玉
南宋著名抗金女英雄。韩世忠之妾,韩世忠两宋之际的名将,汉族,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
著名战役激战黄天荡。韩世忠夫人梁氏亲自擂鼓助威,士气大振,重挫金军。
激战黄天荡虽然最终结果韩世忠败回镇江,金军突围而去。但是从战略上来说,韩世忠以绝对弱势兵力而能阻击金兵达48日,而且金兵北去后不敢南顾,已经达到了击退金兵的战略目的。应该是不错了。
但是金兵败北之后,梁红玉不但不居功请赏,反而因金兵突破江防,上疏弹劾丈夫韩世忠“失机纵敌”,请朝廷“加罪”。这一义举,使举国上下,人人感佩,传为美谈。朝廷为此再加封她为“杨国夫人”。
▲韩世忠梁红玉夫妇(剧照)
黄天荡之战,数胜一败。在南宋初年的抗金将领中,韩世忠的“忠勇”无出其右,这是当时的舆论。“中兴四将”之一张俊说过:“诸将中尤称韩世忠之忠勇,岳飞之沉鸷,可倚以大事。”
“沉鸷”一词,现在不大用了,“沉”是深沉,“鸷”(zhì凶猛的鸟)是勇猛。在古汉语中,是个褒义词。黄天荡一仗,也给韩世忠带来极大的声誉,“知国有人,天下诵之。”
绍兴五年(年),韩世忠被任命为武宁安化军区司令(武宁安化军节度使),驻扎楚州(今江苏淮安)。梁红玉随韩世忠率领将士以淮水为界,旧城之外又筑新城,以抗击金兵。经过战乱的浩劫,楚州当时已遍地荆榛,军民食无粮,居无屋,梁红玉亲自用芦苇“织蒲为屋”。
在寻找野菜充饥时,在文通塔下的勺湖岸畔,发现马吃蒲茎,便亲自尝食,并发动军民采蒲茎充饥。淮人食用“蒲儿菜”,相传即从梁红玉始。蒲儿菜因此称作“抗金菜”。由于韩世忠、梁红玉与士卒同劳役,共甘苦,士卒都乐于效命。经过苦心经营,楚州恢复了生机,又成为一方重镇。韩世忠驻守楚州十多年,“兵仅三万,而金人不敢犯”。
据宋李心传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二于绍兴五年八月丁卯条“淮东宣抚使韩世忠妻秦国夫人梁氏卒。
如今在江苏淮安新建的梁红玉祠纪念南宋中帼英雄梁红玉,整个建筑仿明代建筑,古色古香。殿中神台上置有高1.7米的梁红玉戎装佩剑塑像,神采飘逸,英姿飒爽。
塑像两侧为当代书法家杨修品所书“也是红妆翠袖,然而青史丹心”的对联。两旁擎柱上挂着一副长达54字的泥金对联:
青眼识英雄,寒素何嫌?忆当年北虏鸱张,桴鼓亲操,半壁山河延宋祚;
红颜摧大敌,须眉有愧!看此日东风浩荡,崇祠重整,千秋令誉仰淮?
传统京剧有一出保留剧目《抗金兵》,梅兰芳先生在“自述”中提到,九一八事变之后,为了鼓舞中国人的抗战斗争,他特意排演了以梁红玉为题材的京剧《抗金兵》。
这出新编历史剧目,年,在“上海天蟾舞台”登场。梅兰芳曾动情地回忆道:“我为了反对日本侵略,演出《抗金兵》的梁红玉,当我擂完鼓,下山与金兵交锋时,仿佛到了抗日战线的前哨……”足见梁红玉这位女将军,是国难当头的精神偶像。她爱国杀敌,巾帼不让须眉的民族脊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