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昕

(专栏作家)

近日笔者坐G35次高铁到杭州东站,按照时刻表,列车14:26到站,14:28发车继续前行,也就是说,在短短两分钟之内,就要完成到站旅客下车和出发旅客上车两个环节。仅凭常识,笔者就觉得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杭州东站是一个枢纽大站,上下车旅客特别多。果然,原定发车时间已经过了,站台上的工作人员还在用喇叭大喊,请旅客们抓紧时间上下车。笔者跟工作人员抱怨,两分钟停靠时间太短了,工作人员也表示非常无奈,因为时刻表就是这样制定的。就在这时,同一站台另一侧的G次列车于14:30进站,工作人员又赶紧拿起喇叭,提醒站台上的旅客退到安全线外。一时间,两列高铁下来的旅客在自动扶梯口汇集,场面十分拥挤,也给G35次列车出站带来了安全隐患。

从一个外行人的角度来看,这样瞬时的混乱,也许是可以避免的。精确调整列车停靠时间和停靠站台,让旅客“错峰”上下车,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应该是不难做到的。

最近笔者做了一趟旅行,沿途类似的经历和感受还有不少。比如西部某中心城市的高铁站,从车站体量上来说在全国都是算大的,可是进站口却只开了寥寥几个,旅客们大包小包堵在那里,每个人都得你推我攘才能挤进车站,这时候早就顾不上疫情防控“一米线”的要求了,乘车体验十分狼狈。明明是那么宽敞宏大的高铁站,却没能给大家带来舒适体面的乘车感受,归根到底就是缺了一点精细化管理的精神。

由于遇到天气和流控原因,旅途中笔者乘坐的两程飞机航班取消。其中有一程笔者是在出发前一晚的23:37收到航班取消短信的,赶紧改订高铁票,却发现此时铁路的售票时间刚好于七分钟前截止,完美错过更改行程的窗口。另一程航班取消后,航空公司自动给笔者不到五岁的孩子改签了另一航班,却告知同行的成年人当天没有余票了。航空公司莫非是想让一个五岁小孩独自乘机吗?这种处置方案听起来很离奇,但却真实发生了。最后笔者不得不退掉了所有机票。航空公司的电脑系统,实在是少了一点人性化的程序设计。

当然,一路上也有很多温暖的细节。比如眼下是西部旅游旺季,在甘肃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晚上十点多是游客离场的高峰,笔者正担心人多打不到车,突然发现公交车还在营运,而且发车密度还不小,不用下载专门的乘车码,直接刷支付宝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