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千佛洞,我们不能不去看西千佛洞。西千佛洞位于敦煌莫高窟以西而得名。与莫高窟仅仅只隔一座鸣沙山。

它雕刻在党河北岸的悬崖峭壁上。开凿时间早于敦煌莫高窟,最晚也与莫高窟同一时间。现存洞窟只有16个,而且能够参观的只有9个洞窟,其他洞窟只有站在悬崖下仰望。

这个应该与莫高窟齐名的西千佛洞居然被莫高窟掩盖了光芒。因为它在去阳关的路上,很少有游客去那里游览,而且路标也几乎没有明显的设置,甚至也有很多人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

而且,我们都以为这个景区也和其他景区一样,迎头看见巨大的标志牌,或者有指路牌吧,结果都没有。本来我们睡得迷迷糊糊,司机说到了,让我们下车,我们下车一看,茫茫戈壁一片,除了采石场,哪儿有什么洞啊,连山崖都没有。

结果,司机带我们顺着一个石梯走下公路,才发觉真的别有洞天。

由于党河的长期冲刷,戈壁被撕开一条大约有二十多米深豁口。河水带来的沙土在豁口内淤积,在狭长的山谷中形成一小块绿洲。

我们拾级而下,来到凹陷的绿洲之上,顿时一股凉气沁入心肺。这里的陡崖深壑上有浓荫蔽天,崖下滩地红柳丛生。

而另一边却是巨大的山崖,山崖上有不少洞窟,有大有小,几乎都有木门关闭着。看不出什么来。

司机与景区管理人员交涉,他们安排我们先参观党河古道。

说到党河,倒是很有印象,上次去敦煌,因为没有去莫高窟,本来想去那个名叫党河风情线的景区,结果,没有找到公交车。

虽然没有去成,但也知道党河对于敦煌的意义,就像黄河与兰州的关系,兰州不是也有一条风情游吗。

当然,党河这个名字听起来很红色,在百度上查到,党河是中国内陆河疏勒河的支流。古名氐置水,亦称龙勒水、甘泉水、都乡河,在甘肃省西部。

在清代始称党河,这是以驻领沙洲的蒙古贵族党金洪台吉的名字命名为党金果勒(党金郭勒),“郭勒”蒙古语为“河流”,简称党河。

党河源出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巴音泽尔肯乌拉和崩坤达坂,西北流至鸣沙山,经党河水库拐向东北,入敦煌绿洲,至敦煌市。原在北土窑墩注入疏勒河,并最终消耗于敦煌西湖。

党河古道是古时候的水利工程,当视线越过柳树,是一片绿意荫荫,碧水清流,宛然一个小江南。刚刚还被沙漠压迫而心情沮丧的我,顿时心旷神怡,如同回到莺飞草长的江南。

冬季党河处于枯水季节,水量不那么充沛,但在大西北还是不错。

图片选自网络

参观完党河古道,我们来到西千佛洞,导游带领我们参观了4个洞窟。但洞窟里不能拍照,我们只有跟着导游走,听她的讲解。

导游带我们进入洞窟,在洞窟内,她用手里的手电筒一边照明一边讲解,每讲解完一个洞窟后,便用钥匙将门锁好,再开门进入下一个洞窟。

因为光线会对塑像和壁画造成不良影响,洞窟里没有任何灯源,自然光线也很难透入洞窟深处,只有依靠手电筒的照射才能欣赏洞里的和壁画。游客虽然不多,但她依然仔细地介绍着各个石窟的开凿年代、建造风格、每个时代的塑像和壁画特点。

我们第一次看到石窟顶部结构。是一种叫做覆斗形的结构,就像一只只由小到大的斗倒着扣在地上。这样的结构能够分散顶部承重,不至于让石窟顶部坍塌。而且也加深视野的纵深感。覆斗中部方形图案叫藻井,寓意着防火,画的都是莲花或者水草,鱼等。因为水克火而得。覆斗的边缘还有许多花纹图案。

有的中间有柱子,在柱子上也有许多壁画,也有支撑作用。

图片选自网络

别说当年工匠绘画了,我们仰着头看一会儿,脖子发酸。我想到西方美术史记载画家米开朗基罗绘制教堂穹顶画时,脖子都扭曲成畸形,可是,他留下名气了,而西千佛洞的画师和工匠不知多少脖子扭曲,而他们却默默无闻,心里让人感动,为了留下这些珍贵的壁画,有多少人付出心血与汗水啊。

洞窟里有雕塑,有壁画,这些画有些是经变画,所谓经变画是将经书的内容以图画形式出现,让没有文化的底层群众也能接受佛学思想。有的是菩萨讲经的情景,而墙上那些排列整齐的千佛像更是栩栩如生,有的佛像只有五公分左右,但却绘制得出色。

还有经变画反映的是西方极乐世界情景,不过,却是人间帝王生活的写照,里边出现唐代乐伎弹琴跳舞的情景。

这些壁画和雕塑都那么震撼。

图片选自网络

据说,在遥远的西汉,这里就有一座连接敦煌与阳关的驿站。从长安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便在这座驿站前穿过。由于驿站的建立,这一小片绿洲成了旅客向往的栖息地。来往的人多了,驿站便成为一个小小的集镇。

当佛教顺着丝绸之路进入中国时,这里也成为僧人们落脚的第一站。佛教在中国早期的传播,是从凿窟造像开始,因为对于没有文化的底层人们来说,图画是普及佛教知识的唯一途径。

相比于莫高窟,这条党河峡谷太小,它无法容纳成片的建筑与宏大的石窟。河谷两侧,北侧属于流动沙层无法雕琢,南侧的沙砾岩虽然石质不好,但尚可开凿。因此,这些石刻和壁画真的难得珍贵。

而这些珍贵的文物能够传承到现在,也是无数科研工作者,考古学家的心血,有的洞窟摇摇欲坠,政府出力致力于保护工作,加固洞窟,修筑保护的外墙。

图片选自网络

游览结束后,看着这弯弯曲曲由鹅卵石排成的党河河床和残缺不全的党河断崖,思绪在飞扬。流了几千年的党河水,养育着敦煌这块神奇的绿洲。如果没有这党河水从这里经过,也许就不会有敦煌这片绿洲,也不会有闻名于世的敦煌文化。

而且,我还看到一些黄叶,和《英雄》中的胡杨树叶相像,用软件查,果然就是胡杨。这些生命顽强的胡杨守护着西千佛洞,守护着千年的敦煌文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