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高窟旅游的时候,在看了两个小洞窟之后,下一个又是大洞窟。洞窟大是不必多说的,因为它是鸣沙山的洞窟中最大的一个——第96窟。莫高窟的石窟寺开凿在鸣沙山东面的断崖上,形成三层或四层的格局。而第96窟却是纵向贯穿的一个洞窟。洞窟开凿这么大自有道理,因为洞窟里面有一座高三十三米的大佛。洞窟的正面,建有九层的楼阁。
六十多年前,大谷探险队的吉川小一郎拍下了第96窟的正面照,当时只有五层楼。好友介绍说,现在的九层楼是在年至年期间建成的。只见九层楼阁依着崖面的坡度而建,外漆鲜艳的朱红色,恰如其分地壮观,可以说是千佛洞的招牌形象。由于崖面是倾斜的,九层楼的结构也顺势向后仰。因此,如果人站在地面上,要想看到九层楼的全貌,需要颇费苦心不断地调整站位。“其实只在外面看看就可以了。”好友笑着说道。“不过,既然特意来到这里,那就进去看看吧。”
我们穿过楼阁的门,进入大洞窟里。天哪!眼前所见到底是什么东西?两只好大好大的脚。在这里就只能看到大佛的双脚。我感到了一阵冷,身子几乎要颤抖起来。洞窟越大,里面的气温就越低。“这尊弥勒佛是武则天时期建造的,大约在7世纪末,晚唐时又进行了修复。单是有明确记录的修缮就有五次,其中清代的那次尤其全面。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弥勒佛已不是创建当时的原形了。”好友介绍说。就我这两天所看过的洞窟而言,清代的修复总给人一种非常俗气的感觉。在佛像的脚下看不见弥勒佛的脸。
由于这是一尊倚座的大佛像,从下往上看,佛像脸部基本上都被挡住了,真是想看也看不见。我本来打算沿着佛像侧面的石阶向上爬,但向导们并不推荐。虽然他们没有明言,但我能明白他们的意思:还是不看的好。小的佛像即使被恶俗地修改过,眼睛一扫而过,也可能不会留下什么印象。然而,如果是三十三米高的大佛,情况又会怎样呢?奈良的大佛有十六米高,而莫高窟的这座弥勒佛则是其两倍。如果看到奇怪的佛像,恐怕会觉得扫兴。也罢,也罢。向导说南边还有另外一尊大佛,长二十六米,保存着唐代的原貌,到那里好好看吧。请恕我啰嗦,塑像外表倘若被重新涂抹过了,便不再是原作了。我们走出了第96窟的楼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