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20日,新疆哈密,航拍哈密鸣沙山。
哈密鸣沙山地处巴里坤草原中部,神奇的是被草原包围,还有柳条河从旁边经过,夏季从月牙形沙丘上下滑,会发出轰隆轰隆的声音,故为鸣沙山。
哈密鸣沙山横卧在距哈密市以北70多公里的东天山脚下,南距口门子约12千米,地处巴里坤盆地东缘,四周高山环绕,方圆约25平方千米,地面海拔米,沙山相对高度由35米至米不等,沙丘大都作西北—东南走向,西坡缓,东坡陡。这是因为这里常年盛行西北风,迎风坡的沙粒吹拂到背风坡后,形成背风环流,背风坡沿着沙面的风是由沙山底部向上吹拂的,因此形成沙丘共性的特点,那就是迎风坡坡度缓,而背风坡坡度陡。
哈密鸣沙山神奇之处在于,其一,特立独行的的鸣沙山,造就了以自己为中心,其他地理事物环状分布在周围,依次是万顷湿地草原、郁郁葱葱的森林、巍巍傲然挺立的天山,山上终年积雪不化。让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鸣沙山周围没有沙漠,也没有戈壁,四周全为丰美碧绿的草场农田,犹如镶嵌在绿色波涛中的一个金黄色小岛。其二,在鸣沙山脚下,柳条河和塔水河从其旁边流过,在西北面形成一片湖泊湿地,在其东北角形成一个月牙泉,在每个沙山与沙山之间,地下水水位都很浅,青草繁茂,典型的沙漠中的绿洲,特别是在西北部,两座沙山之间有生长着一人多高密不过人的一片野生沙棘林,各种鸟类在林中栖息生存,沙漠与草原、湿地和谐共生的景观,在世界还是比较罕见的,从这种意义上讲,哈密鸣沙山是中国最具典型的草原鸣沙山。
哈密鸣沙山沙漠由金黄细砂组成,峰脊尖峭,蜿蜒蛇行,沙丘互相衔接。当人们从山顶偕伴向下滑行,流沙顺势而下,脚下流沙如浪,耳旁响声大作,沙鸣声像喷气式飞机发出的声音,沉默而持久。更有趣的是,沙山中流动的细沙不是向下流,而是由下向上流淌,就像湖水因风绉面,荡起一圈圈柔和优美的涟漪。从沙山上的不同位看下滑会有不同的响声,而且滑痕稍现即逝,马上平复,令人称奇不已。滑行速度越快,声音越是奇特,似有雷鸣号角之声从沙山内部发出,时断时续,时高时低,忽如丝弦悠扬,忽若铁骑奔突。古时因为无法解释鸣沙山的科学道理,往往寄情于传说。
就是在现代,对于鸣沙山沙鸣,国内外也有不同的解释,国外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科学的探究和推测,观点较多,主要有三说:第一种为静电发声说。认为鸣沙山沙粒在人力或风力的推动下向下流泻,含有石英晶体的沙粒互相摩擦产生静电。静电放电即发出声响,响声汇集,声大如雷。
第二种为摩擦发声说。认为天气炎热时,沙粒特别干燥而且温度增高。稍有摩擦,即可发出爆裂声,众声汇合一起便轰轰隆隆而鸣。
第三种为共鸣放大说。沙山群峰之间形成了壑谷,是天然的共鸣箱。流沙下泻时发出的摩擦声或放电声引起共振,经过共鸣箱的共鸣作用,放大了音量,形成巨大的回响声。
国内的研究者马玉明先生的观点更为广大学者所接受,年,中国学者马玉明先生写了一篇名叫《响沙》的文章,提出了新的见解。他认为,响沙的“共鸣箱”不在地下,而是在地面上的空气里边。响沙发出声响,应该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沙丘高大陡峭;第二个条件是背风向阳,背风坡沙面还必须是月牙状的;第三个条件是沙丘底下一定要有水渗出,形成泉和潭,或者有大的干河槽。
马玉明先生还提出,由于空气湿度、温度和风的速度经常在变化,不断影响着沙粒响声的频率和“共鸣箱”的结构,再加上策动力和沙子本身带有的频率的变化,响沙的响声也会经常变化。人们有时候在下雨天去看响沙,发现响沙不会发出声响,正是由于温度和湿度的改变,把响沙的“共鸣箱”结构破坏了。
比如说吧,宁夏中卫县沙坡头的鸣沙山,就是因为周围绿化造林等原因,破坏了共鸣的条件,使得它发不出声音了。
向着蓝天延伸流沙纹路,柔和平滑而千变万化,似功底高深的画家在大地上随手画出的富有深意的工笔画,沙漠与草原、湿地和谐共生的景观,在世界还是比较罕见的,从这种意义上讲,哈密鸣沙山是中国最具典型的草原鸣沙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