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敦煌随千匹骆驼大军挺进鸣沙山,那恢宏的气势终身难忘!五月中旬,与几位老摄友相约西北五省(陕甘宁青新)采风。此时南方进入初夏,但人烟稀少的西北苍茫大地仿佛才进入春季。沿途的祁连山上还是白雪皑皑。旅行车在宽阔的高速路上向古城敦煌奔驰。
长途跋涉后入住宾馆,推窗远望,巨大的沙丘仿佛就在眼前,真想象不到这大漠居然离市区这么近。
这是闻名于世的景区鸣沙山。拍了幅这沙山的全景,但画幅所限,只剪裁了画面的主体。
第二天清晨,驱车前往景区,在景区的入口处就能清楚的看到这“月牙”沙山之美。
透过长焦镜头,竟看到一位游人在沙坡上遛弯。
换个角度,一群驴友在一沙坡顶上观风景,他们来得可真早。
四匹骆驼载着游人向山上行进,早晨的阳光投下他们的身影。这时,终于理解了“沙漠之舟”的意义。
入山前,游客们要换上红色的沙靴,防止沙子进入鞋子。
进入旅游旺季,景区的人非常多,摩肩接踵,人们清一色的脚蹬红靴前往“沙漠之舟”的营地。
好家伙,这么多骆驼!
第一次骑动物,呵呵!这骆驼非常温顺听话,它先前腿跪下,游客就脚踩脚蹬坐到鞍上,骆驼站起来后,感觉还真有点高。
摄友之间相互拍照。
骆驼由饲养员牵着,莫约五六头骆驼前后用绳子串起来,它还真听话,不乱跑。
驼铃声声,朝阳映照骆驼队,非常的美。
两队骆驼向着不同的方向前行。
不时为后面的驴友拍张照。
向沙山进发的骆驼队,简直无头无尾。由于山势陡峭,攀登只能缓缓而上。下山时,沙粒会随人流动,发出管弦鼓乐般的隆隆声响,扣人心弦。
右边沙山半腰的一个队伍开始返程了。一轮明月还未下山。鸣沙山有两个奇特之处:人若从山顶下滑,脚下的沙子会呜呜作响;白天人们爬沙山留下的脚印,第二天竟会痕迹全无。鸣沙山、沙峰起伏,山"如虬龙蜿蜒",金光灿灿,宛如一座金山。鸣沙山曾被称为"沙角山"。
骆驼走得不快,但很稳。中途下去试了试徒步的感觉,很吃力,一踩一个坑。
天气很好,能见度很高,没有雾霾。远处的绿洲就是敦煌古城了。
沙漠里几乎没有植物,不知这几棵草是怎么存活下来的。山全由细沙聚积而成,沙粒有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晶莹透亮,一尘不染。沙山形态各异:有的像月芽儿,弯弯相连,组成沙链;有的像金字塔,高高耸起,有棱有角;有的像蟒蛇,长长而卧,延至天边;有的像鱼鳞,丘丘相接,排列整齐。
瞧这数百米长的骆驼大军,数不清,蔚为壮观。
骆驼队伍曲折前行。
这次带的是个长焦数码相机,一只手扶着鞍子把手,另一只手操作相机。要是单反,还真没这个方便。
刻有鸣沙山几个大字的巨石。敦煌鸣沙山是国家级重点旅游风景名胜区,处于库姆塔格沙漠边缘,与宁夏中卫县的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的响沙湾和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的巴里坤镇同为中国四大鸣沙山。
一个多小时的登山结束了,山脚处便是奇特的享誉天下的月牙泉。鸣沙山和月牙泉是丝绸之路上神奇瑰丽的甘肃旅游景点。地处甘肃省敦煌市南郊七公里,面积约平方千米,延绵40千米,南北宽20千米,高度米左右,最高峰多米。海拔米,宛如两条沙臂张伸围护着月牙泉。
看到这大漠之中竟隐藏着一池碧水,千年不枯,其中之谜谁能知晓?
附近设有一个风沙活动观测场,用以研究评估月牙泉周边的风沙活动情况。
沙山的环境保护得很好,经常有员工清捡废弃物。
月牙泉边的观泉阁。
月牙泉周边用栅栏和植物围了起来,以保护这大漠中的千古奇观。
“鸣沙山鸣不虚传”牌匾。
赵朴初题字“听雷轩”牌匾。
一池碧水映蓝天,沙山环拥乃奇观。2月7日,在百家号发了篇图集《加勒比迷你岛国巴巴多斯海边的迷人风景,太养眼!》,对比之下,一个是碧蓝的海洋,一个是金色的沙山,两种互补的色调都给人以美好的遐想和回味。
阁楼上可俯瞰月牙泉全景,陈列有鸣沙山和月牙泉的图片介绍。敦煌此行还游览了莫高窟。西北采风的其他景区游记将陆续发表,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