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菲想想,自己也“踩过坑”。

作为一个在北京工作生活多年的90后白领,她日常奔波于公司和家两点一线间,周末外出社交聚会,小长假与家人朋友相约旅行。

在这个十一小长假,她与好友一起相约去甘肃敦煌,出发前在小红书上做攻略时,被一篇讲述当地鸣沙山露营的笔记所吸引。

在这篇笔记中,夏夜在沙漠露营是个唯美而浪漫的事情,可以在傍晚时边看夕阳边享受烛光晚餐,夜里还能看到银河般的夜空,更别说还有篝火晚会和烟火。没怎么仔细思考,罗菲便下单了一款露营套餐。

然而罗菲和朋友来到沙漠的当天,她们彻底傻了眼。敦煌的天气没有预兆地提前转冷,夜里的温度早已不适合露营,更糟的是十一期间还遇上了沙尘天气,白日里尚且睁不开眼,晚上的风沙让烛光晚餐成了户外吃土,篝火晚会和烟火现场也因此变得狼狈不堪。

并非只有罗菲在十一假期中有这样的遭遇。假期后不久,提供了旅行内容参考的小红书成为了不少人吐槽的对象,网友们将一系列小红书博主的照片与自己或他人的实地打卡照片进行对比,吐槽现实与照片的差距,数度登上微博的热搜。

不过几天后,引起争议最多的海南“蓝房子”、青岛“天梯”、武汉“府河湿地”、杭州下沉式咖啡馆、武汉甜品书店等多位博主出面回应质疑。这些博主推荐的打卡点几乎都是免费景点,并不涉及营销,同时照片也没有使用过度滤镜。

“粉红沙滩”笔记的小红书博主陈玫瑰与郑美丽就此制作了一期视频,表示所发布的种草内容是免费野生景区,其基于摄影角度的审美发现与表达却让他们成为了网暴对象,而由于季节和天气改变对景点本身带来的客观影响,却在这场网络舆论声讨中被湮没忽视。

那么这些旅行内容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对于创作者来说,滤镜究竟意味着什么?用户们排斥的是滤镜本身吗?品玩带着这些问题与小红书平台的博主与用户们聊了聊。

多看一眼的信息

“踩坑”时,罗菲和朋友都对那篇小红书笔记心有怨念,觉得自己被坑惨了。

但当整个行程结束之后,冷静下来的罗菲也开始仔细思考问题出现的原因。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她翻出当时看到的那位博主的笔记,发现那一场露营体验是在盛夏,并且图片下方的文字解说,就能看到博主有注明夜晚风沙较大,建议来玩的人们做好防护措施。

她越来越觉得,自己和朋友其实并没有全面认真地做好这次出行准备。

罗菲还搜到了与她们同一时间去鸣沙山露营的吐槽笔记,看着这篇博主的分享,罗菲觉得似乎回到了那个体验极差的夜晚,她立刻给这篇笔记点了赞,并留言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希望刷到的网友们谨慎做决定。

“孟孟”也曾在平台上刷到过带有看起来被美化内容,不过几年时间下来,他却几乎没有踩过坑。

从使用习惯来看,他算是小红书的周期性用户,平日里较快的工作节奏,孟孟并没有太多闲暇时间用于消遣,只有遇到旅行、家装,以及较为重要的生活购物决策时,他才会用小红书搜索相关信息来辅助自己的判断。

多数人都会被美丽的事物所吸引,孟孟也不例外。近期研究家装的他曾被一些客厅无主灯的笔记所吸引。乍看之下,笔记呈现的视觉效果都非常好,但仔细研究之后发现,有些博主的内容,是基于其所在的设计工作室产品,一套装下来可能需要六七十盏灯,一方面是花费较大,另一方面对于普通人来说实用性不高。

“还有一种钓鱼灯,你会发现如果把周围所有灯都关掉只开它,拍出来的效果氛围感特别好,但如果周围还有其他光线,这个效果就会差很多。那么在做决策的时候,我就要考虑是不是真的需要一盏这样的灯,晚上下班之后把其他灯都关掉,只留它作为阅读灯。”

孟孟从不会以某篇单一的笔记作为最终决策的信息参考,而是通过比较与衡量后,得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客观结论,这也无形中养成了他的信息筛选能力。

博主们怎么看滤镜?

随着越来越多另一面事实出现,讨论日趋理性,用户们对于博主合理使用滤镜,在不同角度和视角下拍摄也开始有更多认可。

对于博主们来说,“滤镜”也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一个长板,一双帆布鞋,一条飘逸的裙子或帅气的长裤,“长板姐姐颖颖张”就这样穿梭于祖国大江南北间。

她曾踩着滑板在八大关景区的公路上翩翩起舞,也曾滑翔在夏天珠海的沿岸石板路,还曾滑过黄沙漫漫,在西北大漠中追逐落日。

在颖颖张的视频下方,网友们评价最多的便是“满满的生机勃勃”、“太解压了”、“看过之后烦躁的心情立刻安静下来”。

颖颖张是一位来自河北承德的90后设计师,因为喜欢滑板,她在一年前开始录制滑板教程视频。那时同类题材的内容比较少,她在中午休息和晚上下班后的时间练习滑板,并抽出时间进制作一些滑板教学内容。

偶然的尝试中她发现除了教学类视频之外,滑板与旅行的结合更能体现出这项运动所具有的青春活力,事实也证明这种融合内容非常受欢迎。

颖颖张的小红书账号在一年多时间里累计起十多万粉丝,其中以18岁到5岁的年轻人为主。

相对于纯干货的滑板教学类视频,滑板旅行视频的制作要艰难的多。

“创作周期真的非常久,前期的准备工作就很漫长,为了做好拍摄攻略,我们基本会把互联网中能找到的相关信息翻个遍,再从中筛选中我们想要的一些东西。在拍摄过程中,我们可能为了得到一个很好的画面,半夜三四点起床化妆做准备,这样才能在人群最少、光线最好的时间拍完视频。”颖颖张说。

如果遇到了阴天或者气候不理想,也会直接放弃拍摄。

而在视频的后期制作时,颖颖张坦言自己的作品也会进行剪辑和达芬奇调色,但她认为对所有的内容创作者来说,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进行后期编辑与美化,实则是一种个人审美的表达,比如将一个80分的作品通过滤镜提升至90分,可以说是一种锦上添花。

“滤镜对我们来说是辅助还原当时看到的景色,设备有时无法拍出肉眼看到的景色。但也有些时候是反过来的,肉眼也不一定能看到机器拍出的效果。比如我们去西北旅行,很多盐湖在现场看不出很梦幻的感觉,但当我们把无人机升起来的时候,它从上帝视角就呈现出了不一样的形态。”

同为旅行博主的LeiLei,则找到了另一种内容创作“滤镜”。

LeiLei曾从事于旅行社行业,00年突然爆发的疫情让线下旅游业规模骤减,他也因此失去了工作,然而他对旅游的热爱并未随之褪去,加之疫情期间互联网内容行业走上风口,他拿起相机成为了一名旅行博主。

与专注于呈现景色本身的旅行博主不同,LeiLei的视频将创作重心更多放在了景点背后的历史文化介绍以及当地的出行游玩建议上。

比如他的爆款短视频“落星墩”,这座屹立在江西九江的水上神秘宫殿大多数时候看起来是一个非常小众且貌不惊人的景点,由于长江汛期的原因,只有在每年1月至来年3月的枯水期时才得以显现,其余时间都被湮没在水中。

如果按照现代人的评价标准,这座建筑的颜值并不足以引起游客的注意,但通过LeiLei深入浅出的讲解与详细的出行攻略,反而给周边游玩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意外之喜。

“我个人更看重自己视频里输出的内容本身,它是否给观看的人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如果说“滤镜”是对作品的一种美化,LeiLei的旅行视频滤镜便是他对眼前景象的想象与叙述。

与滤镜该如何相处

品玩在多方访谈中发现,无论是小红书博主们,还是小红书用户们,在互联网时代的当下,没有人能真的脱离“滤镜”谈内容。

同样的,滤镜内容也不仅存在于小红书平台之中,凡是内容平台都不可避免地产生具有其特征性的滤镜内容,比如早年间备受消费者诟病的电商买家秀与卖家秀、被网友嘲笑堪比换脸的短视频平台美颜滤镜,甚至在熟人社交的朋友圈中,这样的内容也无处不在。

“现在还有谁拍照不加滤镜,大家都活在滤镜里,没有滤镜我也不快乐。只要不是收了钱做硬广的虚假宣传,并且在文中给出相应的打卡建议,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罗菲说。

“作为用户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很多内容平台都是UGC(用户生产内容),每个人本质上都希望分享美好的事物,包括电商平台的商家也希望自己的产品,以最好的场景、颜色、材质感呈现在消费者面前。”孟孟说,虽然无法仅凭某一个平台作出重要的生活决策,但这些UGC平台给了他最好的生活方式创意。

“比如小红书让我看到了原来家里还可以这么装修,厨房还可以具有这些使用场景,男生原来也能穿成这个样子。我看到别人更好的生活方式后,也产生了同样的向往,而如何去实现它,中间只是一个过程而已。”

除了一定程度上的滤镜化以外,UGC平台的另一大特点是内容呈现的碎片化与实时化。大部分普通人发布内容,通常会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来呈现,从而忽略了观看者视角下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也因此,UGC内容在一定语境下显得琐碎、粗糙,甚至会带来误解。

但这也是UGC平台的魅力所在。玉渊潭的樱花开了,香山的红叶泛红,故宫角楼亮起璀璨的装饰灯。当天就会有游客拍下千姿百态的照片,更新在小红书等UGC平台上。

走过路过的普通人发现和分享着生活中的点滴,他们的本意也许是秀一把摄影技术,也许是希望人们来点赞涨粉,但客观上,他们为更多人提供了多角度的参考信息。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UGC平台的这些特质,也客观上要求平台方作出更多的努力,一方面引导创作者合情合理地使用滤镜,另一方面不断提升普通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互联网信息流的推荐模式下,小红书在内的所有UGC内容平台都要做好与多视角多元化内容长期共存、甚至是与争议共存的准备。而如何在不断变化中维护好内容社区的氛围与质量,是每个平台方都应该长期保持警惕和思考的问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