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古代“丝绸之路”带来了经济上的发展,也加强了中西方文化交流。敦煌作为其中一个名城,在漫长的历史中,也积累了许多文化、自然上的产物。其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有着“沙漠第一泉”的月牙泉。
月牙泉,在古代称为“沙井”,还有个俗名叫“药泉”,它位于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北麓。它的形状如同一个弯弯的月亮,所以叫它“月牙泉”。月牙泉长约米,宽约25米,泉水不深,最深处也不过5米。因景观奇特,享受“塞外风光之一绝”的美称。
从汉朝开始,这里就游人无数,可见其风光之奇。泉边有一个古朴的庙宇,四周都是沙山。月牙泉的奇特就在于它的形状千年不变;在恶劣环境中依然保持泉水清澈;身处沙漠中却不被沙子淹没;水里的鱼可以常年不死。
而现如今的月牙泉可以用“今非昔比”了,需要人工“输液”才能勉强维持现状,再也没有以往那种自然、独特的美。早在年,月牙泉的水就险些干涸,当时的平均深度不到80厘米,由于水量很少,当时的泉地还可以走人。之后,月牙泉的面积又开始减少。
那么,月牙泉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早在20世纪70年代,当地人民开垦荒地,破坏一些周边植物,导致水土流失,就这样,月牙泉的水位就自然下降了。并且在月牙泉不远的还有一个景点叫:鸣沙山,鸣沙山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向月牙泉移动,不到二十年时间,就移动了近10米。并且鸣沙山的风很大,吹得沙子呼呼作响。久而久之,月牙泉就被破坏了。
为了保护月牙泉,政府不得不采取一些相应的补救措施,通过“补水”、“引水”等方式来保护月牙泉。投资了共47个亿,还在它附近修建渗水池,就为了能够方便的为月牙泉及时补水。但这也并非长久之计。
随着沙漠面积不断扩大的趋势,月牙泉所面临的危机将变得更加严重,注入水源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环境的问题,在自然面前,人的力量很是渺小,所以从现在起,保护自然环境才是最重要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