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世间绝大多数旅行是为了放松与欣赏美景,那敦煌之旅一定是个例外,可以说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时刻防御风沙,感知太阳光的灼热,呼吸干燥的空气。这些当下体验不甚美观的东西,到后来反而最能抵达记忆深处,持久弥香。而敦煌这座城市的意义更在于他承载的历史文化,和丝绸之路伟大成就的见证。
也许有很多人和生在山西的我有过一样的想法。总觉得,旅行嘛,当然是选择风景优美,环境优雅,气候温和舒适的地方,再不济也去蒙古大草原或青海高原,起码有绿色和油菜花,沙漠除了风沙大和戈壁滩的荒凉,有什么可看的呢。
改变这一想法的,不是认知,不是别人的再三推荐。是公司组织旅游活动选择敦煌这个线路,不得已踏上的旅途。唯有亲身体验,才感叹自己是多么无知,才知道世界是怎么形成的,才见识同一片天不同人新奇的生活方式,才觉得这一行格外珍贵,才会让自己在途中就忍不住查阅相关资料,才让自己在以后很长时间里喜欢听很多史书,才会让自己学会欣赏沙漠之美。
来到敦煌,我建议,一定要去的地方是玉门关和鸣沙山月牙泉。
1、长途跋涉后一座空城的小土堆,给你难忘的体验和萌生历史情愫。
网上看到有人提供的敦煌旅游建议里,专门提到了玉门关不值得一去。旅途疲惫、耗费时间精力、包车费用昂贵不说,到地方后,玉门关仅剩一座四面墙围起来的空城。在手机视频里都能看到的样子,不值得专门跑一趟去看。
确实,从敦煌市区到玉门关的90公里,可别小瞧这90公里,在平原地区的公路上,这么长的距离自然不在话下,可是在沙漠公路上,那种心境不是用荒无人烟就能体会的。可以说十几分钟里,你看不到任何一辆别的车或人影,在孤寂的大戈壁滩上,唯有这个车是个生命体,难免心生怯意,胆小的我是怕孤立无援的无望,或许有的朋友可能仅仅担心车没油吧。也只有在此刻才特别想念在闹市区人挤人的场面。
在去玉门关的那一年,沙漠公路正在维修。包车的司机师傅估计是个老手,一路狂奔,每一个颠簸,就让在商务车后座的我们两个小姑娘,身体离开座位至少十公分。当时心想,我们要去的地方究竟有多美,我们要在这样的路上走这么长时间。到现在都佩服我们不畏艰难去踏险的勇气。
酒香不怕巷子深,美景不怕路弯绕。当怀着忐忑的心情,终于到达目的地时,你会发现,期待的美景,仍旧是一片荒凉,除了三三两两停落的车辆,不远处小土堆周边中午出现了一些人间烟火气。
没错,这个小土堆就是玉门关。尽管身心疲惫,眼前没有绮丽入胜的景色,可毕竟是花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就是为了来到这里。再累也要进去看看这从小就出现在我们课本里面宏伟霸气的玉门关,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按照路标指引,来到玉门关之下,如网友们所说,确实是空城,四面墙壁已经有滑落和塌陷,俨然没有往日的大气和宏伟,取而代之的是落败和荒凉之感。但是,听现场的导游讲得绘声绘色,这里是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曾是当时出入西域的必经之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所有人马皆从此路过,随后的各国使者来汉,也是从此入关。在导游的讲解下,画面感十足。
在此处,如果闭上眼睛,手里拂过那一丝丝墙壁的沙土,仿佛听到那个时候此起彼伏的驼铃声响,闹市街头的人喊马嘶,络绎不绝的商队往来,好一派繁荣景象。
如今繁华散尽,烟花褪去,只留四年城墙,在风吹日晒后沉淀的沙土里寻找昔日印记,倾听历史故事。不由得想起关于玉门关的那一句句诗,包含了一个个历史故事的真挚情感和生动画面,只有现场感受历史与现实的差异,才能体会它的价值。
2、月牙泉的美,像是沙漠画卷里的一朵花,一切看起来都相得益彰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的怀抱之中,在敦煌的沙漠当中。一抹形似月牙的泉水,泉边规整的小道,伴有绿树成荫,行走期间,总有种时空交错,一瞬间仿佛已脱离沙漠的奇妙感觉。泉与沙共处,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如果去鸣沙山,记得旅友们提前看天气预报,安排旅游行程,合理利用时间。因为很可能沙尘暴天气的话,就不能进去鸣沙山,从而错过这里的风景。如果大老远来到这里因为天气原因不能欣赏,岂不遗憾而归。
也是这次敦煌之行,引起了我对沙漠的好奇心。之后,我专门查找了河西走廊和丝绸之路的材料,观看了张骞出使西域的纪录片。竟很奇妙的对沙漠有一种无名的敬畏感。
确实,沙漠之行是人生必去的地方,那种感受是书里、电视里和精美图片里永远给不了的珍贵体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