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沙,顾名思义,就是指会鸣叫的沙子。鸣沙现象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单单是在我国西北地区就有著名的四大鸣沙山,它们分别位于甘肃、内蒙古、宁夏、新疆。而鸣沙山更是以其神奇的鸣沙现象和独特的大漠风光而受到了无数游客的喜爱。今天我们就来介绍四大鸣沙山之一——甘肃敦煌鸣沙山景区,并揭秘其背后的故事。

神奇的鸣沙山

在甘肃省坐车前往敦煌,沿路常常能看到塞外风光,公路的两侧经常是荒无人烟、遍地金黄的大漠,一望无垠的沙漠原野无比壮观。而漫步敦煌鸣沙山景区,看到起起伏伏、连绵不绝的沙丘,更是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走进景区,丝绸之路的景象呈现眼前,细细的沙子踩起来十分松软,长长的驼队在沙丘前缓慢地移动。

关于敦煌鸣沙山,神奇之处众多。一是沙子的颜色,不像沙漠里的沙子一片金黄,鸣沙山有一种神奇的五色沙,分别为红、黄、绿、黑、白五种颜色,缤纷多彩,看起来十分美观,常常有游客拿着瓶子装一些五色沙回去以做纪念。二是沙子的足迹。无论前一天多少游客在鸣沙山上留下脚印,第二天这些脚印都会消失,仿佛鸣沙山又成了一个新的自己。第三就是这神奇的鸣沙现象,当人们在鸣沙山顶顺着沙子往下滑时,沙子会发出声响,鸣沙山也因此而得名。

鸣沙山的古老传说

鸣沙山的神奇不只在自然景观,还有它那丰富的人文背景。关于鸣沙山的传说,古往今来流传着多个版本。流传得较广的有以下两说:

一说相传鸣沙山地区原本并无沙丘,而是一片植被茂盛绿洲。汉代时一位西征的将军在此地遇到敌兵袭击,两军正在激烈交战之时,突然漫天狂沙将两军都覆盖其中,由此形成了鸣沙山。后人听到鸣沙山的鸣沙声响就能想到兵器碰撞、军队激战的情形。

另一说与此类似,故事发生在唐朝。相传唐朝著名的女将军樊梨花在西征之时曾在鸣沙山地区安营扎寨,以便军队休养生息。有一天夜里突然狂风四起,漫天黄沙席卷而来,而这这风沙一刮就是七天七夜,一队的女兵们也因此埋葬沙中,此后就形成了鸣沙山。人们听见沙子作响,就能想起那些未能平安归家的女兵,不禁为之叹息。

鸣沙山何以鸣沙

鸣沙山上的鸣沙现象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有史料就记载了敦煌鸣沙山“沙岭晴鸣”的神奇景观,即在晴天的时候,鸣沙山上会出现沙鸣声音,仿佛有人在演奏丝竹乐器。这么奇特的现象,自然有很多人研究解释,但直到今天也只是提出了几种可能解释,并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

关于鸣沙现象的解释,一说是沙粒碰撞导致。由于沙漠地区植被稀少,不同方向的风都能吹至鸣沙山。长期的风力磨擦使得鸣沙山的沙子大小均匀,且有了孔洞,形成了独特的结构。而鸣沙就是因为这些有孔洞的沙子相互摩擦而产生的声响。

也有人在碰撞发声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补充,认为鸣沙山鸣沙的原因并不全在沙子摩擦,而是因为沙子在长期摩擦中产生了静电,由此而发出声响。

还有一说是共鸣发声,认为沙子之间不可能完全契合,一定存在着间隙,而在空气运动时就为鸣沙提供了无数“音箱”。当沙丘上的大量沙子有所移动时,空气在间隙中以一定频率振动,有时这个频率与“音箱”恰好共鸣,由此沙丘也就发出了声响。而沙丘沟壑纵横,这种地质结构容易引起共鸣,更是促进了声响的放大,因此也就形成了独特的鸣沙现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