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鸣沙山 >> 鸣沙山历史 >> 鸣沙山下月牙泉

鸣沙山下月牙泉

周耀泉

鸣沙山和月牙泉,是敦煌两个非常著名的景点。绵延40公里的呜沙山,在月牙泉这周边,形成“沙水共存、山泉共生”的绝胜之景。如果把方圆公里的鸣沙山比喻成一位母亲的话,被鸣沙山紧紧地拥在怀里的月牙泉,就是其心爱的孩子。在极度干旱的西北,正是因为有鸣沙山犹如母亲般的翼护,月牙泉才千万年来从不枯竭。鸣沙山和月牙泉,两者相得益彰,一个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一个被称为沙漠绿洲。如果只有鸣沙山,而没有月牙泉,就会因缺少生机而显得十分单调;如果只有月牙泉,而没有鸣沙山,就显示不出那种浑厚、雄壮、悠然于天地间的气象来。“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美美与共。

到了鸣沙山,当然要乘被称为沙漠之舟的骆驼。花了元购买了骆驼骑乘票后,进入候乘区,发现一大片骆驼卧在沙地上,乌央乌央的,那才叫一个多。但骑骆驼有诀窍,骑过马的人知道,马可以直接踩住脚蹬跨上去,但骆驼要比马高得多,只有骆驼卧在地上才能骑上去。所以有两个关键点要掌握,一个是脚一定要紧紧地套在脚蹬子里并踩住了;二是手一定紧紧抓住骆驼脖子上的铁环。因为骆驼起来时,先是昂首把前半身抬起来,然后才是后腿站起来。当骆驼将前腿站起来时,会迅速形成45度仰角,狠狠地把你往后甩,如果抓踩不紧时容易发生意外。而当要下来时,骆驼先把前腿跪下,这个动作也是瞬间完成的,此时你是快速前倾,脚要踩紧手要撑紧,才能确保无虑。

一般的驼队有五六峰骆驼组成,由一名牵驼人带领。带我们的是一位90后的小伙子,因为等骆驼的时间有点长,小伙子就连说对不起,并跑前跑后协调。看他满脸笑容,显得相当和善,很是讨我们喜欢,因此一路上大家欣赏着鸣沙山的壮景,还不停地与他聊天。他向我们介绍说,他是当地人,姓张。13岁那年母亲因病离他而去,15岁那年父亲又撒手人寰,但他现在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大的孩子已经有八九岁,他是家中的顶梁柱,全靠他在这里辛苦打工,养活妻儿。不知道他打的是悲情牌,还是真情流露,总之是打动了我们一行人。他说,他是没有工资的,还要负责照料骆驼的吃喝,全靠路上给游客照相和介绍活动项目挣小费,照相每人20元,介绍路上游玩项目提成,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从我的直观感觉来说,他没有骗我们,因为骆驼不是他的,也不是景区的,骆驼一天也就只能走两趟能挣元钱,这个钱肯定要向景区缴一部分,还有购买骆驼和厩养的成本,加上冬天没有游客时的支出。当你骑在骆驼上想留下自己的英姿和鸣沙山的美景,也只有请他照相,因此小钱还是值得花的,我们一行都请他拍照了。在一个山顶上有一些滑沙和骑行的项目,他动员大家去玩玩,说不玩就不停了直接回去,但大家都表示没有兴趣。我就给他出主意,说:不要管大家愿不愿意去玩,你就在那里停下来,让大家休息休息欣赏欣赏大漠风光,大家就会忍不住去玩了。果然,大家看到能在如此壮观的沙漠山上玩一些游戏也是难得的,纷纷参与了进去。等到大家玩得心满意足,他也收获满满时,终于再次骑上骆驼走上下山的路。

下山的路的确有点让人提心吊胆,因为这个路是由骆驼在斜坡上踩出来的路,宽不过几尺,真害怕骆驼哪一脚踩踏在不结实的沙上,一失足我们也就跟随着滚下山去了。此时小伙子突然亮开了嗓子,唱起了西北民歌,歌词虽然没有完全听明白,但曲调显然十分优美,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游客。他对我们也是很满意,把我们送到月牙泉附近时,特意让骆驼卧倒摆好姿势,给大家再次拍照,让大家也感到此行不虚,他还特别对我表示了感谢!

以前总是认为沙漠是风刮沙走,今天在这里的沙包,明天来了一场大风,说不定沙包变成了平地。但到了敦煌鸣沙山,这些最高峰有米,低的也有1-2百米的沙山,基本上是定型的,还有受地势的影响刮风时沙子不往山下走,而是从山下往山上流动,否则被鸣沙山四面合围的月牙泉早就会被黄沙塞满了。在鸣沙山上我们也体会了一下之所以叫鸣沙山的感觉,就是人从山顶下滑,脚下的沙子会呜呜作响,甚至骆驼的踩踏也会有沙子被挤压的声音。而白天人们爬沙山留下的脚印,第二天竟会痕迹全无。站在不远处眺望鸣沙山,山体切面如刀削斧砍一样有棱有角,如水洗石磨一样平亮如镜。在头顶上明晃晃的太阳照耀下,沙峰起伏犹如虬龙蜿蜒,金光灿灿,宛如一座座金山一样不断地向远处延伸而去。而骆驼仰天望日长吼,犹如古代将士越山守边时,出现黄沙茫茫出关道,骆驼日吼黄云老,征鸿一声起长空,云飘天低山月小的意境。这种粗犷,这种壮烈,这种深远,也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切感受到。

从骆驼上下来,就看到不远处一座高高的古塔耸立在亭台楼阁之中,塔上“鸣沙山——鸣不虚传”的流金大字,甚是光彩夺目。

毗邻相伴的就是婉约卓姿的月牙泉,长约米,宽约50米,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是名副其实的沙漠第一泉。泉内碧波荡漾、水草丰茂、鱼翔浅底,与山上传来阵阵美妙的鸣沙声,一静一动,相映成趣。

还有泉边这些已经有多百年树龄的胡杨树,正是在月牙泉水的长期滋养下,才得以茁壮成长。正如每一个景点都有一个神话传说一样,说月牙泉原来是佛祖释迦牟尼赐予的一碗圣水,所以终年不干涸,其实是因为有党河这个源头,依靠河水的不断充盈,才让鸣沙山下的月牙泉得以千万年来水清明澈、生机盎然。沙泉相依,沙不掩泉,泉不枯竭,和谐共生,饮水思源,沙泉奇观,真可称得上是“鸣沙山伴月牙泉,千沙万泉无颜色”之天赐美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