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传入中国,沿途留下了大量的石窟文化,其中以莫高窟规模最大、跨越时间最长。在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今存个洞窟,占据了近米的崖面。从十六国到元朝,莫高窟的开凿一直沿续了10个朝代。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西夏和元。
鸣沙山东麓崖壁上的佛光是谁第一个禅悟的,也就是说莫高窟是由谁最早开凿的呢?初唐窟前室原有《李君莫高窟佛龛碑》,碑文又见敦煌遗书P.号背面。立碑时间是武周圣历元年(),碑主是李克让,第窟乃是李氏家族的功德窟。碑文言:“莫高窟者,厥初秦建元二年(),有沙门乐僔,戒行清虚,执心恬静,尝杖锡林野,行至此山,忽见金光,状有千佛。遂架空凿险,造窟一龛。次有法良禅师,从东届此,又于僔师窟侧,更即营建。伽蓝之起,滥觞于二僧。”
前秦建元二年(),有一位乐僔和尚云游至此。那时,夕阳西下,斜照在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山顶上好似有万道金光,千万佛尊的影像在其中闪烁。和尚被这种佛影祥光所打动,顶礼膜拜,虔诚至极。在他心中,这里便是佛祖圣地。此后,他便在悬崖上架空凿岩,开凿了第一个佛龛。年前的第一个洞窟,就这样诞生了。继乐僔和尚之后,又有一位法良禅师云游至此,在旁边开凿了第二个洞窟,称为“漠高窟”。因为“莫”与“漠”通用,又称为“莫高窟”。
我们从此碑文中得知,莫高窟最早的开窟人是两位僧人,乐僔和法良。乐僔、法良开窟之后是北魏晚期的瓜州(古敦煌)刺史东阳王元荣和北周时期的瓜州剌史建平公于义,二人奉行佛教,弘扬其迹,营造了两个大窟。随后是僧人、官吏、豪族、百姓一起营造佛窟,至唐代时已开凿佛窟一千余龛,唐代时的莫高窟叫崇教寺。据专家们考证乐僔、法良所开凿的洞窟,尚无法推断确定。
乐僔和尚所禅悟的佛光普照莫高窟,是真的吗?从宗教的立场可以这么想,可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解释有二。
解释一,与丹霞地貌有关,鸣沙山东麓纯为沙浆岩层,岩石内含有石英等许多矿物质,由于山岩成分和颜色较为特殊,在大雨刚过,黄昏将临,空气清新的情下,经落日余晖一照,山上的各色岩石便同岩面上未干的雨水及空气中的水分一齐反射出五彩缤纷的光芒,将万道金光的灿烂景象展现在人们眼前。
解释二:莫高窟修造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崖前有条叫“宕泉”的溪流,河东侧的三危山与西侧的鸣沙山遥相对峙,形成一夹角。傍晚,即将西落的太阳沉入戈壁时,溪流蒸发的水汽,通过阳光折射,便将五彩缤纷的汽霭洒射在鸣沙山上,显现出万道霞光,形成了犹如佛光万丈的庄严景象。
由此可见,莫高窟的佛光是光线反射或折射造成的,是普通的物理现象。但山川地势恰于此地形成这样的庄严景观,便有了不普通的意义。万物的造化与人类思想智慧的碰撞,造就了莫高窟宗教艺术的千古大观。(周卫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