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在店里吃驴肉黄面,人挺多,但是不算很嘈杂。听到后面有个男声问同坐的人,“杏皮水是李广杏做的,为什么叫李广杏你知道吗?”听到这儿,我的内心其实是嫌弃的,最讨厌这种把别人当无知小儿、卖弄自己的男性了。没听到对方的回答,男声接着问,“那么李广是谁你知道吗?”对方仍然没有回应,男声便接着往下说了,“飞将军李广,是西汉时期的名将……所以后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实在是觉得这男声太过矫情,每一个细节都要浓墨淡彩地描述,虽不是对着我讲的,但还是觉得太过卖弄。于是,好奇心作祟,假借起来倒水的机会往后面瞥了一眼。
原来是一对父女。
五六岁的小女孩瞪大了眼睛,认真地看着一旁兴高采烈手舞足蹈的爸爸。爸爸讲的动情,浑然不顾别人,只是沉浸在给小女孩设定的故事之中。
我的脸没红,但瞬间感觉热血上头,羞愧得很。擅自揣度别人心思,给别人下定义打标签,这样的事情我不会再做了,准确度真的很低。今天这个爸爸,我给分,不怕他骄傲。自己了解历史并不算优秀,但从小给小朋友灌输历史,让小朋友产生自我认同感、社会荣耀感、浓烈的爱国情绪,这样才是一个真正的合格的伟岸的父亲。
关于敦煌
敦煌,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都不会陌生。
提起敦煌,读历史的人会想起丝绸之路上的古老文明,河西走廊的璀璨明珠;读书的人会想起余秋雨书中那个卑微的小丑王道士。
对于我来说,敦煌是一个奇迹般的艺术殿堂。
有点羞愧,当年上学读的是雕塑专业,其实很喜欢,但是后来仍然彻底转行了。对于任何一个做雕塑的、画壁画的、或者是学美术读历史的人来说,敦煌都是异常神圣的,莫高窟的艺术价值超过了任何一个其它的石窟。所以读书的时候我就沿着丝绸之路,一个人经武威、张掖,到了敦煌,到如今去过无数次,对它的热爱仍是有增无减。
但是,现在好多人对于敦煌仍然没有概念,敦煌只是一个名字,一个文化符号而已。
那么今天,我们就先来聊一下敦煌,聊一下丝绸之路、河西走廊。
“敦煌”由来
最早出现“敦煌”这个词,是在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张骞出使西域归来以后,向汉武帝汇报时提到:“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及为匈奴所败,乃远去,过宛,西击大夏而臣之,遂都妫水北,为王庭。”
古代人一般用汉语字面意义来解释“敦煌”地名,“敦,大也。煌,盛也。”
但现代大多数学者认为“敦煌”的词源不是汉语,应该是某种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只是如今我们已无从考证。
不过再早之前,敦煌仍属于瓜州,一直是各种游牧民族在此定居,夏商周时期是羌戎族;战国末年到秦末汉初是大月氏、乌孙人和塞种人;西汉初期,匈奴人挫败月氏占领敦煌,这也就使得汉武帝继位之后不止一次派李广、卫青、霍去病讨伐匈奴,还设了武威(古凉州)、张掖(古甘州)、酒泉(古肃州)、敦煌(古沙州)四郡,合称为河西走廊。汉武帝不光把河西走廊纳入了中华的版图,同时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以传播我大汉王朝的威德。此举令中华文化不断传播,也开启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虽然之后随着战乱和政治问题,丝绸之路渐渐荒废,但现在我国“一带一路”的政策推出,敦煌乃至整个河西走廊将再度与世界文明碰撞,重现璀璨明珠也只是时间问题。
关于河西走廊
那么河西走廊到底是怎么样的地位呢,为什么咱们从小地理书、历史书上就一直在学河西走廊呢?下面是我从几个方面的浅析,也是之前看过很多资料,如果大家有别的补充或者不同意见欢迎来找茬~~
从经济方面来讲,河西走廊仅次于长安、苏杭地区。咱们国内的丝绸等物品想要往西走,必须经天水,从兰州进入河西走廊,之后穿过新疆,才能过中东一直到达地中海一带。而国外的香料、药材、宝石等等稀罕物品呢,也必须经过河西走廊才能进入内地。当时徽商、晋商、回商等等,会做生意的人都纷纷入驻,整个河西走廊异常繁荣,完全是当地的货品交易中心,极为富足。
从军事方面来讲呢,河西走廊东西长约公里,南北宽近百公里,狭长的平原地理位置非常关键,乃是兵家必争之地。很多赫赫有名的大将都出自河西走廊,最有名的莫过于西凉马超了,这个应该无人不知吧。
从思想政治方面来讲,河西走廊民族纷杂、文化丰富,宗教文化或者说佛教文化尤为突出。大小乘佛教都是从河西走廊传入的长安,可见河西走廊对佛教在内地的传播中起到的作用。世人都知道,二十九岁的玄奘自东土大唐而来,经兰州、凉州、瓜州,出了玉门关,向西途径十多个国家取经而去,最后带了部佛经回到长安,是一个伟大的僧人和译者。
但是,我最欣赏最崇拜的高僧却是鸠摩罗什。他出身高贵、资质过人、声名显赫,却命运多舛,被禁凉州一十七年,始终不忘弘扬佛法,最终入长安译经传道。鸠摩罗什的舌舍利塔坐落于凉州也就是现武威,我曾有幸饶塔聆听佛音,绕着绕着,看着天地悠悠、万物刍狗,自己竟曾深深着了相,不禁潸然泪下。
佛教的兴盛自然也就导致了河西走廊文化的兴盛,千百年来的商旅、僧人融汇了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等种的种文明,才有了现在辉煌的敦煌文化。岩画、壁画、雕塑、古城,各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交相辉映,形成了一条文化艺术长廊。从天水到敦煌,一路上大大小小的石窟群、壁画群不断,我从麦积山石窟一路往西走,大大小小的乡下山里的石窟都看了一遍,但最爱的,的确是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
敦煌地区商人云集,有着混杂、璀璨的文化,岩画、壁画、雕塑无不精美绝伦,如今最有名的莫过于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的开凿的始于公元年。乐尊法师云游至此,见鸣沙山上金光闪闪,犹如千佛照耀,于是有所感悟,在崖壁上凿下了第一个石窟。从此以后,石窟的开凿便一发不可收拾。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商人纷纷来开凿石窟,以祈求前路平安福达,因此莫高窟的每个石窟里,基本都有供养人像。
从十六国一直到元朝,十个朝代间,莫高窟的开凿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所以现在的莫高窟,几百个洞窟里面保存着十几个朝代不同风格的壁画、雕像。并且,由于风沙侵蚀严重,每个朝代都有壁画受损、脱落,每个朝代也都有进行修补、遮盖,也就导致了我们看到的很多壁画里面还有壁画,彩塑里面还有彩塑。
莫高窟壁画风格
大概说一下几个风格。
最早的十六国时期,当时佛教在河西走廊的孕育仍处于初期,所以西域风情较为严重,壁画多极为夸张,宣传释迦牟尼的故事以及因果报应的本生故事比较多。
北魏时期社会开放、当时的风流卿士多追求自由洒脱,潇洒不群,所以壁画塑像多清瘦秀丽,内容上也是多了很多离奇曲折的因缘故事。大家所熟知的九色鹿就是北魏时期的经典作品,全名《鹿王本生故事图》,在二五七窟。讲的是九色鹿王救了一个溺水之人,随后王妃梦鹿国王悬赏,结果溺水之人忘恩负义,向国王告密,带领国王围猎,最后九色鹿借助神力惩罚了坏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图已经是一个非常完美的连环画故事图,线条、颜色、故事层次,都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隋唐时期,佛教大为盛行。并且当时中华国力昌盛,艺术发展也是登峰造极,令人叹为观止。现在来看,莫高窟多数洞窟存留的都是隋唐时期的作品。这一时期的壁画、塑像已经多是以“经变”与供养人为主的题材了。风格与当时的多数文化作品一致,女子以肥为美,体态丰腴,男子面象雍容。这一时期的菩萨像看起来也是慈眉善目,多了几分女性美。
去过敦煌市中心的都走过环岛,中间坐落的雕塑是一尊反弹琵琶的伎乐天,这也是敦煌的城市符号了。因为在莫高窟的多数石窟里,都能见到漫天飞舞的飞天。虽然朝代不同,作者不同,特点不同,有的色彩浓烈、线条灵动,有的异域风浓重、有的已完全汉化,但都为人们描绘出了一个空灵绝美的极乐世界。
关于王道士
虽然提起王道士,基本都是一片骂声,但是平心而论,没有王道士就没有今天的莫高窟,绝不是妄言。没有现在的莫高窟,自然也无法成就现在的敦煌了。
莫高窟之所以艺术价值高于丝绸之路上大大小小的石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藏经洞的发现。如果没有藏经洞,可能莫高窟就跟西千佛洞、克孜尔石窟一样,美则美矣,但不足以名动世界。
藏经洞中有四、五万件手写本文献以及各种文物,绢画、版画、刺绣、书法均有几千件之多。只可惜藏经洞发现之后,并没有引起当朝政府的重视,大量文物被斯坦因、伯希和、橘瑞超、鄂登堡等人王道士手中骗取之后,绝大多数已散落国外。最可悲的是,当时北京城的各大文人甚至是在伯希和的招待宴上看到他拿着敦煌文物显摆,才得知此处竟有如此保存完好历史久远的手写本。
当时那二百两银子买走的,不是几车货物,而是几万件文物,是一条文化历史长廊。每每想到此处总是痛心疾首,但王道士是否是最该背负罪名之人仍令人深思。
在那个年代,王道士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王道士真名叫做王圆箓,老家是湖北麻城,年少时家里太穷啦,所以就逃难出去了,在光绪初年入伍当了兵,之后离军当了道士,从新疆云游到了敦煌,这年是年。莫高窟这个地方确实不错啊,所以王道士就定了下来开始供奉香火,收受布施,还在莫高窟建了太清宫道观。
藏经洞的发现也真是偶然,王道士平日里收着供奉自己也挣了点小钱,又是真心把莫高窟当做了自己的地盘,所以既是看守又省吃俭用地不断修复整理着残破的莫高窟,这一整就是七八年。在年的一天,王道士把第16号洞窟内的积沙终于清理干净了,这项工作已经进行了两年多,然后,就在北侧窟壁上发现了一个复洞,也就是重重叠叠堆满了大量的文物的藏经洞。
虽然王道士懂得不多,但他还是明白这些文物的重要性。于是,他先是徒步50里去找敦煌县令,结果被无视,又过了两年,换了一位新知县,他又赶紧去报告,结果被顺了几卷经文之后又没信儿了。后来,他又赶着毛驴走了多里到了肃州也就是现在的酒泉去找到道台大人,却又被忽视了。又过了两年,也就是年,省府才下令敦煌清点经卷保存。
王道士也不傻,这是又被甩手了呗,于是赶紧写了封信寄到了京中。可是,此时京中是什么情况?年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年《中俄密约》,年德国强租胶州湾,年戊戌变法和百日维新,年义和团兴起,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年签订《辛丑条约》,哪怕年没有大到写入清朝大事记的事儿,国内却也不曾消停过,日俄战争爆发东北却沦为战场,英军攻入西藏,英美贩华人入南非,等等等等。所以,这封信能怎么样呢?依然是沉入大海杳无音信。
所以,后来年王道士把经卷卖给斯坦因,虽然令人心痛,却也能理解。长达七年的时间,他逐级上报努力过那么多次,能不灰心?并且斯坦因也是塑造了一个虔诚的玄奘的崇拜者而欺骗了王道士,拿到的钱,他也仅仅是拿来继续清扫洞窟,修建莫高窟而已,虽然由于无知,导致了令人痛心的结果。
从王道士的角度来看,他未必不知道这是饮鸩止渴吧,但那种情况,换做别人,就能比他做得好了吗?我们继续品品。斯坦因把敦煌文化带到了全世界,这时候当地官员国内的文化人终于懂得了它的价值,于是,不断有人去偷窃,艺术大家张大千也在破坏的过程中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清政府将剩余的经卷往北京运输的途中,还不断失窃。谁又真正痛心过?反而是这个人人唾弃的王道士,表示,非常后悔当时没有勇气和胆识,将所有的藏书全给斯坦因,这样起码经卷不会丢失不会受损。
所以,敦煌古今事,对对错错谁人知?文物的流失我们肯定都痛心,但是,责任最大的,未必是历史上的某个人吧。
大美敦煌
一不小心就说了太多,因为余秋雨的《道士塔》太过有名,导致很多人都一叶障目了。
敦煌除了莫高窟,还有好多值得去的地方,西千佛洞,魔鬼城,戈壁滩,阳关、玉门关、汉长城、鸣沙山月牙泉、月牙泉小镇、敦煌博物馆、沙洲夜市、雷音寺、西晋壁画墓、白马塔、敦煌南仓……其实有时间都可以逛一逛。
璀璨的敦煌,这辈子一定要去的地方可以加一个它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