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从历史走向未来——专访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旭东
敦煌莫高窟可谓奇迹。茫茫沙海中,藏着一座举世无双的美术馆。无数的无名画工,用线条与色彩记录下了人类文明的交往。历经千年沧桑,这里仍保存有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和多身彩塑。守护着莫高窟的人们,如何解读古代的“密码”?今天的莫高窟,有着怎样的幸福与烦恼?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曾经的丝路明珠又有什么新作为?
莫高窟第窟-大型覆斗顶禅窟(西魏)
敦煌之美
记者:谈起莫高窟,首先想到的第一个字就是美。您觉得莫高窟美在哪儿?它最打动您的细节是什么?
王旭东:说来惭愧,第一次来敦煌,对洞窟并没有太多感觉,倒觉得荒凉寂寞的自然环境很美,很像我小时候生活的小山村。
慢慢地,阅历丰富了,对敦煌也产生了感情,它呈现的美也就不同了。早期洞窟中,画面血淋淋的舍身饲虎图,展现了奉献之美。唐代洞窟大气磅礴、色彩斑斓,呈现出古人向往的净土世界之美。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的敦煌。敦煌的美需要我们去亲近它,在和古人对话中找到触动自己的美的瞬间。
莫高窟第窟南壁-舍身饲虎(北魏)
莫高窟第窟北壁-观无量寿经变(盛唐)
王旭东最喜欢的一个窟——涅槃窟
保护第一,没有之一
保护、研究、弘扬,从年成立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到今天的敦煌研究院,这是莫高窟守护者半个多世纪不变的使命。
记者:莫高窟是沙漠中的艺术宝库,保护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沙。但很多人不知道,水也是莫高窟面临的重大问题。您是做保护出身的,给我们讲讲莫高窟的保护吧。
王旭东:沙和水是威胁壁画色彩保护的两个非常重要的自然因素。
莫高窟背后是高大的鸣沙山,风沙是我们看得见的危害。从常书鸿先生那代人起,就开始与沙做斗争。今天,借助防沙体系,风沙对莫高窟的危害已是70多年来最轻的。但我们还在不断监测、维护。
过去对水不是特别重视,敦煌年降雨量才40毫米。但研究发现,水汽对壁画伤害非常大。盐分遇水反复溶解、结晶,导致“壁画癌症”酥碱等病害。现在,我们高度重视水的问题,通过雨天关闭窟门、窟前园林漫灌改滴灌等措施对水设防。
王旭东:保护越来越难了
游客过多,莫高窟受不了
每年暑期,莫高窟都会患上“热感冒”。每天最多2万名游客涌进狭小洞窟,导致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监测指标攀升。年,莫高窟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年游客跃升至余万人次。今年,游客增长率仍在20%左右,“隔日应急”变成了“连日应急”,千年石窟“喘口气”都难了。
在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排队的游客敦煌研究院孙志军摄
记者:我们观察到,蜂拥而至的游客成了莫高窟面临的巨大挑战。能说游客是莫高窟的首要威胁吗?您担心吗?
王旭东:说到游客,这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这几年,我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年,伴随数字展示中心启用,莫高窟开启了每天人为最大承载量的网络预约参观模式。在旅游旺季,我们联合地方政府,对没预约到门票的游客开启应急参观。
从拉动地方经济的角度看,游客多是好事,但莫高窟受不了。保护始终是第一位的,我们采取各种措施,确保文物安全,确保游客安全。
我们要有替代方案,创造出一些能和莫高窟相匹配的体验场所和项目。今年推出“夜游莫高窟”,还在策划“莫高世界体验园”,希望缓解日益增加的游客给莫高窟带来的压力。
王旭东:今后还要限流
文创:贴金不是贴牌
从“给菩萨涂口红”课程,到与亚马逊、小米、腾讯等企业推出联名产品,敦煌研究院的文化创意产业正在不断壮大。但与一些文博机构相比,敦煌文创步子似乎有点慢。看看莫高窟“掌门人”怎么说?
“给菩萨涂口红”文创课程敦煌研究院供图
创意动画:你的童年可能和古人“撞车”了
记者:这几年各个文博单位特别愿意做文创,敦煌研究院也有一些探索。有一种说法是,莫高窟成了一个超级ip,您怎么看?
王旭东:大家是真心愿意做文创,还是社会趋势推着走?恐怕我们得先想清楚这个问题。文创一定不能背离价值,要通过文化创意让遗产发扬光大,而不是去消费它。
慈悲、智慧和美,是敦煌的价值。我们宁可步子迈慢一点,甚至不合作,都不能突破底线。莫高窟在,后人还会继续去做。但如果敦煌在人们心中垮掉,再扶起来很难。
有坚守、不随大流,是我从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三位先生身上汲取的精神力量。我觉得我们不是懒惰,而是要有一种定力。
王旭东:粗制滥造的东西不是文创
“一带一路”新机遇
敦煌的兴衰与古代丝绸之路的命运息息相关。“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敦煌研究院加快了与沿线国家交往。凝结在敦煌文化中的“中国智慧”正在今天继续发挥作用。
敦煌研究院专家团在阿富汗考察敦煌研究院孙志军摄
记者:敦煌是丝绸之路多元文化成就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敦煌研究院做了哪些工作?
王旭东: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要“五通”,我们在“民心相通”方面做了一点工作。
民心相通要靠人文交流。莫高窟就是人文交流的结晶,古代丝绸之路孕育了敦煌,不同文化、不同民族平等交往、互学互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从历史中寻找未来。我们在世界各地办展览,与沿线国家双向考察交流,向全球免费共享“数字敦煌”资源库,引进国外的展览与人才,不断加大与各国的交往力度。只有平等,“一带一路”才会向高层次持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才能实现。
爱莫高窟,就请冬天来
微电影:《恋恋敦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