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据《辛氏三秦记》记载,早在东汉,人们就知道了鸣沙山与月牙泉。
前面的旅游文中写了月牙泉,今天接着介绍鸣沙山。
敦煌鸣沙山的形成,有着多年。月牙泉有一绝,那就是千年不会被沙所掩埋。而鸣沙山的沙子,中国四大鸣沙之一,亦有一绝,那就是沙子会鸣叫,这在魏晋时,还曾经引起人们的惶恐,不敢前来游玩。
其实,鸣沙山的沙子,在没有外力的作用,是不会发出声响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沙子发出声响,有三种说法:静电发声说、摩擦发声说、共鸣放大说。
究竟哪一种说法准确,等待有心人研究揭秘。
7月16日清晨,太阳刚升至敦煌市的地平线处,我们来到了景区。那许多起伏的沙丘,还未被太阳照射。景区的清洁工,拎着个大袋子,刚开始一天的清扫。
喜欢拍照的游客,分布在各处沙丘,摆出各种姿势,拍照打卡。
喜欢骑骆驼的游客,四个一组或者五个一组,骑着骆驼上了沙丘。
沿着景区小道溜达,我看见了两株旱柳,丰满的两个树冠,紧紧依偎一处。这两株旱柳,叫作夫妻柳。在年,夫妻柳曾被风沙折断,在景区工作人员精心呵护下,重获生机。
据说,鸣沙山的沙粒,有五种颜色。不过,肉眼根本看不出来。只能看见,阳光照耀下,沙丘是金黄色的。没有阳光照耀处,沙丘是灰白色的。
鸣沙山的沙,细腻柔软,倒也名不虚传。趁着太阳还没有炙烤,沙粒还算清凉,赤脚踩着沙子,细细体会其清爽、柔软。
若是登鸣沙山,得找放有软木梯子的地方,这比直接踩着沙子登山容易一些。远远看过去,这些沙丘似乎都不高。可是,只消瞧一瞧每一架软木梯上的游客,尤其是上半段软木梯上的游客,他们已经渺小如同蚂蚁了,由此可知,这些沙丘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矮小。上了年纪的游客,还根据自身健康情况,决定是否登沙丘。若一定要登沙丘,请一定要穿鞋子,千万别赤脚。
由于是旅游旺季,踩踏的人过多,沙丘低处的软木梯,木棍间的沙子被踩得严严实实,形成了一个个天然台阶。攀登起来,并非难事,不存在登一步退三步。不过,越往上,这种被踩实的沙子就没有了。这时还真是一步三滑,只能脚踏实地,踩在软木梯的木棍上。
在我前面,有一位摄影师在拍写真。被拍摄的女士,穿着红色纱裙,梳着高高的发髻。荒凉的沙漠之中,她这身装扮,自然令人联想到莫高窟壁画里的飞天仙女,真是妙极。
太阳还没有照到这座沙丘,我坐在清凉的沙地上,对着低洼处的月牙泉拍照。直至阳光移了过来,我才转身往山下走。
下沙山时,我看见一位女士,赤着脚踩在软木梯上,她登得异常艰难,不得不手脚并用,爬着上沙丘。难道她在登软木梯之前,没有看见不许赤脚登梯、当心划伤的提示吗?
至于自驾游的游客,建议提前吃晚餐,下午5点钟左右进入景区,这时,天气没那么热,还可看晚上八点多钟的日落。接着再看看星星。
据说,月牙泉边的鸣沙山,每年都在渐渐靠近月牙泉。不曾想,千年鸣沙山,千年月牙泉,它们相依相偎又相伴,却又有着相杀的风险。
附景区停车场收费标准:
①半小时内免费;②半小时以上5小时以内,小型车5元/车/次,中型以上车辆10元/车/次;③5小时以上,每增加一小时,停车费增加1元,小型车24小时累计收费不超过10元,中型以上车辆24小时累计收费不超过15元,超过24小时重新计时,累计收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