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敦煌你能想到什么?很多人应该会想到以莫高窟为代表的敦煌文化。那么是什么在这遥远的西北大漠孕育了这灿烂的敦煌文化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这个视频的主角——月牙泉。月牙泉位于西北沙漠。为什么千年不枯?它的水从哪里来?这段视频将和你一起探索这个月牙泉背后的秘密。
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国西北独特的戈壁滩景观,但你可能不知道,在这片广袤的沙漠中,有一口千年不干涸的清泉——月牙泉。从这张图可以看出,月牙泉,顾名思义,是敦煌鸣沙山怀抱中的一股清泉。月牙泉是敦煌八景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大漠泉。说到月牙泉的美,就说说月牙泉周边的鸣沙山吧。鸣沙山位于敦煌南郊,七公里外。沙峰是起伏的,金色的。风狂吹的时候,沙山会发出很大的声响;风轻轻吹来,似弦似竹,故名鸣沙山。鸣沙山与月牙泉交相辉映。“山以灵命名,水以美命名。”这里山泉共存,沙与水共存,黄与绿共存,旱与湿共存,成为世界奇观。
那么月牙泉的水从哪里来呢?为什么它能在沙漠中存活数千年?这就不得不提党和了。党河位于月牙泉西侧,离月牙泉最近的距离只有3.5公里。虽然距离这么近,但是党河最后并没有注入月牙泉,那么党河是怎么补给月牙泉的呢?实际上,当河和月牙泉虽然在陆地表面上没有明显的直接联系,但在陆地下面却是由地下水连接的。党河位于月牙泉西侧,河床西高东低。而且党河河床海拔比月牙泉高。党河地下水由西向东注入月牙泉,为月牙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源。另外,另外月牙泉底部是砾石层,颗粒大,很软。党河的地下水可以很容易地供给月牙泉。
那么你可能又会好奇,党河的水是从哪里来的?这就要从党河源头说起了。党河发源于西祁连山冰川,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特别是党河,是中国唯一一条由南向北的渗透河。它由南向北流动,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祁连山口形成一个簸箕,融雪从山口冲出,继续向北流动。然后,党河穿越戈壁,向西北流向鸣沙山,然后在鸣沙山以西转向东北,流入敦煌绿洲,到达敦煌城,最后消耗在敦煌西湖。党创造了敦煌盆地,滋养了敦煌绿洲,孕育了敦煌文化。它是敦煌人民的母亲河。它使敦煌成为陆上丝绸之路的咽喉,并促成了举世闻名的敦煌文化的诞生。
然而,随着人们在这里的生存繁衍,敦煌文化得到了发扬光大,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党河、月牙泉等水源地的生存也出现了危机。年,敦煌在党河上修建党河水库,通过干渠供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但由于党河水库的修建,下游地表径流自此被切断。地表水的缺乏直接影响了月牙泉的地下水补给。因此,月牙泉的水域面积不断减少,平均水深从7.5米下降到1.3米。月牙泉水量最少的几年,甚至降到了0.8米,无法形成月牙形状,永远面临灭绝的危机。
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月牙泉开始人工补水。先将党河水库的水通过干渠输送到调水池,再将调水池的水净化后排入月牙泉附近的渗水池。最后,通过人工导管将渗水池中的水注入月牙泉底部。经过人工补水,一度面临干涸危机的月牙泉终于转危为安,告别了灭绝危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