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载誉龙思屹

它是国宝,却也是我们近代屈辱的实证,好好的中华文明瑰宝,结果因为我们后世的不上进,被外国人给搬空了。

公元年,一位叫做乐尊的僧人路过鸣沙山时忽然见到天边金光闪耀,像是佛祖显灵了,觉得此地深有灵气。于是,他便在这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

这即如今盛名海内外的莫高窟。但当时,这里还不叫做莫高窟,那名字是后人取的。至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民间流淌着两种传说。

第一种说法和一位叫做法良的禅师有关。这位僧人千里迢迢来到地处西北的此洞修行,因为途径了许多沙漠,故称其为“漠高窟”,即“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同“莫”音,便称为“莫高窟”。

第二种说法则和佛家理念有关。佛教认为,修建佛洞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莫即不可能、没有的意思,所以莫高窟就是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的意思。

由于南北朝时期的绝大多数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成为当时的一种社会风尚,莫高窟因此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在一代又一代僧人的主持下不断扩张。

隋唐时期,得益于繁荣的丝绸之路,莫高窟愈发兴盛。仅武则天一朝,这里的洞窟就有上千个。

两宋时期和元代,莫高窟逐渐走向了衰落,偶尔进行的工程也仅仅是对前朝窟室进行修缮,极少新修。到了明代,敦煌直接停止了开窟。公元年,嘉靖朝封闭嘉峪关,敦煌变为了游牧民族统治的不毛之地,最终冷落荒废。

纵观莫高窟的历史,从公元三百多年开窟,再到明朝荒废,兴盛了一千多年。真是因为这一千多年来历代僧人、官吏的兴建,敦煌莫高窟价值异常之高,具有历史科技艺术三方面的价值,所以才能跻身于中国三大石窟之中。

但是,这样一座历史悠久的高质量石窟,近代却遭到了列强的洗劫,被英法俄美日等国探险家“抄了家”。

十九世纪末,一位叫王圆箓的道士来到了废弃了数百年之久的莫高窟。他准备用自己从信徒那里筹得的资金来重修莫高窟。

年6月的一天,他和手下的人像往常一样清理着被黄沙填埋的甬道。突然,一束亮光从洞窟的壁画背后透了出来,王道士立刻让人打开那堵墙,里面竟然藏着一个小小的秘密洞窟。这洞窟里,有着数万件尘封千年的佛教经卷。

王道士的发现让莫高窟引起了世人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