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天空》网刊首发原创优秀作品,是文学双月刊《琴台文艺》及其他杂志的选稿基地,主发青春、情怀、乡土、都市、亲情、留守题材的小说、散文和诗歌类作品。
原创声明:作者授权原创首发文学天空,侵权必究。
散文之窗:
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敦煌地名是三危山。《山海经》中有:“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在远古神话中,三只青鸟为西王母侍者,青鸟栖息地为三危山。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描绘“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朝为王母使,暮宿三危山”。
敦煌成为正式的地名是在汉武帝时。东汉学者应劭在《汉书》中注释敦煌二字的意义“敦,大也。煌,盛也”;唐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图志》中解释“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
从鸣沙山远望三危山图金秋九月,丹桂飘香秋风送爽。国家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意气风发拥抱新时代;儿子高考马到成功梦想成真,全家人喜出望外兴高采烈憧憬美好未来。家国同庆喜事连连怎能没有庆祝仪式呢?我和妻商量后决定外出旅游放松犒劳一下。出发前做攻略,我们不约而同把目标锁定在西北敦煌!我给这次行程取了一个大气的名字:西北望敦煌!因为凡是西北望,必然大气磅礴,霸气外露。苏东坡有“西北望,射天狼”;辛弃疾有“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抵达兰州登上去敦煌的动车,穿越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远望祁连山绵延千里白雪皑皑;近看地面一片苍黄,满目是尘土与三三两两的骆驼刺,突然心生敬畏!想当年西汉抗匈战神霍去病天纵英才封狼居胥,匈奴人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得息;亡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何等气势磅礴威风凛凛!西北望敦煌,是不是还不够庄重严肃呢,是不是还不能表达我的敬意与虔诚呢?道家有云: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于是我恭恭敬敬加了个“拜”字——西北望拜敦煌!
当天下午三点半我们抵达敦煌,刚走出敦煌火车站,西北的艳阳就扑面而来。真是艳阳啊!那种强烈,打得人眼都睁不开,感觉整个身心都暴露于这通亮澄澈热烈的阳光下。那几天,觉得自己像是被充电了一样。所见所闻,震撼人心!又像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眼睛不够看,耳朵不够听,手脚无处放!
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九层楼车过戈壁,远方的山崖上陆陆续续出现一排排石窟的小黑洞时,我不禁屏息沉默了——这前面就是大名鼎鼎的莫高窟了!莫高窟始建于公元年,相传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另有一说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
已经是九月底,依然是逼人眼目的艳阳天。空气澄澈,清亮透明,极目远眺周围风光一览无余,真想引吭高歌!天蓝得仿佛蓝琉璃一样,雪白的棉花云挂在空中一动也不动。洞窟山崖是砂砾岩的黄色。清劲挺拔的新疆杨,树身通体雪白,枝叶簇拥,直插蓝天。莫高窟前的沙河已是枯水期,只有河底断断续续一点细流。在这样的风沙偏远之地,穷尽心力、智慧与财富,为佛兴建一千年的洞窟,一座小城的故事,连续一千年被镌刻在莫高窟的岩壁上,历经颜料与岩壁的融合,记录了历史的精华。真感谢那些伟大的先人们,正是他们近乎于疯狂的执着,使得蚍蜉一样的微末生命建构出了伟大的文明遗迹。
我们购买的是A票,数字观看两场3D动画片后,还能够实地再看8个窟。讲解员个个训练有素,修养良好,仪态挺拔,带着一队队游客穿梭在洞窟上下。观看的洞窟看来是随机的,因为需要轮流休养。壁画最畏惧的是光照,所以洞窟常年处于自然黑暗中。推开石窟的门,游客按照要求分列两边,会有自然光打在主座的菩萨脸上。千百年来,跟我们一样有幸造访的人们,光线缓缓照亮佛陀面容的那一刻,心中刹那升腾的应该是无与伦比的敬畏与惊叹。菩萨低眉金刚怒目,漫天漫地的经变故事,都化身为超然美妙的恢弘画卷。经历千年岁月风沙,壁画雕塑早已经斑驳褪色,然而光照处依然摄人心魂,令人心醉,恍惚有一种神游古今、与古人劈面相逢的快感!
莫高窟佛龛彩塑图从公元4世纪开始,随着佛教东传与兴盛,敦煌连续开窟造像,千年不断,形成了中国佛教艺术的辉煌宝藏。敦煌莫高窟是我国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保留了十个朝代、历经千年的洞窟个,壁画多平方米,彩塑多座。题材多取自“佛经”的故事,有些也反映当时的民俗、耕织、狩猎、婚丧、节日欢乐等。这些壁画、彩塑技艺精湛无双,被公认为是人类文明的曙光、世界佛教艺术的宝库。
敦煌,这两个字在口腔中发声的时候,就有一种煌煌阔大的气息。这是文明的交汇点,从公元4世纪开始,敦煌的石窟陆陆续续开凿了一千年,然后,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突然沉寂,在历史中无声无息。直至20世纪初,藉由藏经洞的发现,震动中外,成为世人心中的文化圣地。她像一把钥匙,打开时空隧道,连接了过去与现在,也连接了古人与今人!敦煌的魅力,在于古今时空的完美交融。这大漠尽头的风月啊,丝路上的一眼千年!她珍藏的记忆太丰盛,有着无法被拒绝的隽美和不能被忽视的力量。能够传承下来的,便都能称为经典!浅观有味细品入心,叫我从此放不下的,不仅是她神秘面纱后的动人之处,还有那份随时光沉淀的信仰——“莫高精神”!以三任敦煌“掌门人”常书鸿、段文杰和樊锦诗先生为代表的第一、二、三代莫高人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为敦煌文化遗产终身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人生历程中孕育形成的“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16字“莫高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敦煌,她究竟有多美?文浅图陋道不明,三言两语说不清,诸君何不移步前往亲自来一探芳容?
本文由伏志明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