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铃声声、梵音袅袅。敦煌,在这片书写了半部中华史的圣地上,从来都是用文化浸染着过往、滋润着山河万物。从莫高窟石窟到壁画雕塑艺术,从玉门关遗址到长城文化,从丝路咽喉到世界画廊,这个充满符号色彩和意象韵律的敦煌,唱响了一座匠心之城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在中国西部绵延一千多公里的河西走廊,一座位于广漠戈壁深处的绿洲城市——敦煌,它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罗布泊,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是古代中原进入西域的门户,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城市。
早在四、五千年前的党河和疏勒河流域里,就先后有大月氏、乌孙、回鹊、蒙古等多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和统治发展,数以万计的赤轴黄卷中,有汉文、古藏文、回鹘文、龟兹文、梵文等多种文字记录,它们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等领域,这里也是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等多种文化融汇与撞击的交叉点。悠久的历史文化,遍地的文物遗迹,浩繁的典籍文献,精美的石窟艺术,让这座古城熠熠生辉。
当站在这块富饶、神奇、诱人的土地上,敦煌不禁让我们在内心深处一次次为之鸣掌。
年9月20日,首届敦煌文博会在此成功举办,赢得了世界的瞩目,85个国家、10个国际组织的名政要、嘉宾与会,达成了“加强文化交流、实现合作共赢”的《敦煌宣言》,“敦煌是历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汇的重要枢纽”的深刻定义更加明确,敦煌文博会是“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的时代定位也更加明晰,这也表明,在几千年后的今天,敦煌依旧肩负着促进中西方各领域交流与发展的历史使命。
又一年的同一天,第二届敦煌文博会在敦煌举办,被誉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的文博会,深化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也加快了敦煌发展的步伐。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敦煌建成了国际会展中心、敦煌大剧院、敦煌国际酒店等,完善了包括三条高速公路在内的城区、园区、景区交通网络,大幅度提升了医疗卫生、食药安全、消防应急等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加强了城乡环境治理,塑造了城市风貌特色,增强了城市发展的活力与魅力,敦煌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明确。
文化,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灵魂,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和丝绸之路旅游线路的黄金点,敦煌正是抓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优势,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敦煌旅游业主要指标实现年均增长30%以上,境外游客年均增长40%,这也最好的印证了,敦煌以文化自信为新基点,提升旅游景区品质和内涵:申报玉门关、悬泉置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创建鸣沙山月牙泉为5A级景区、成功申报创建中国敦煌世界地质公园、在甘肃省率先试点智慧旅游和探索建立大景区管理体制等,并积极推进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等,“以文促旅”、“文旅互动”,使敦煌文化旅游发展的强大张力和永恒魅力不断涌现。
不仅如此,敦煌还“以文会友”,努力扩大交流合作的“朋友圈”,大力支持敦煌研究院在印度、日本、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国举办敦煌艺术展览,与韩国、日本以及瑞典等国重点旅游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目前,敦煌还与法国尼斯、意大利威尼斯、美国拉斯维加斯等国际知名城市开展积极互动,积极践行文化自信,让敦煌文化走向世界。
有人说,世界上有两个让人甘愿去奔波的地方:家乡和远方。敦煌就是那么一个神秘的远方,从古人的丝绸之路到今天的大梦敦煌,都让我们生活在都市丛林里的人们身心向往。
在莫高梵音的熏陶里,领略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悠悠驼铃的辉映中,聆听敦煌的靡靡之音。在这个靠近戈壁沙漠的天然小盆地中,敦煌瓜果四季飘香,沙漠奇观神秘莫测,文化遗存举世闻名,人民生活安居乐业,仿佛一座崇高唯美的人间梦乡。
延伸旅游产业链条
近年来,敦煌积极响应国家“文化+”、“旅游+”、“互联网+”战略,顺应大众旅游和全民旅游热潮,从提高文化旅游产业有效和高端供给入手,逐步形成了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的融合发展模式,产生了“1+12”的聚合效应,实现了文化旅游的无缝对接和融合发展。
特别是,敦煌以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机遇,以打造“文化圣殿、人类敦煌”为总体定位,探索实施了国际化、融合化、可持续化的发展路径,全面有效的保护了敦煌生态环境与文化自然遗产。
为进一步推进文化与旅游更深层次的融合,敦煌引进建设了天赐一秀文博园、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博览城、千年敦煌、又见敦煌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建成运营了敦煌国际会展中心、敦煌大剧院、月牙泉小镇、大唐文化街等主体场馆和特色街区,文博会展、文化创意、影视传媒、演艺娱乐等新型业态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特到精发展。
据了解,年,敦煌接待游客首次突破万人次,旅游收入完成78.36亿元,比年分别增长3.8倍和4.3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年的3%提高至11%。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敦煌文化旅游演艺市场好戏连台、精彩纷呈,成为推动敦煌文化旅游产业繁荣发展的新名片和新动力。随着《敦煌盛典》、《丝路花雨》、《又见敦煌》等一批享誉全国的经典演艺项目纷纷栖息敦煌,如今,一场场“艺术盛宴”不仅为中外游客了解丝路、感受敦煌提供了鲜活素材,也为敦煌市破解“旅长游短”问题、加快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
不仅如此,敦煌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引进演出《天鹅湖》、《吐鲁番盛典》等10余场剧目,策划举办“朝圣敦煌”系列展览活动和中国国际音乐节等高层次节会,出版发行《大美敦煌》、《敦煌传奇》等数十部文艺杰作,研发了敦煌彩塑、剪纸、书画、工艺骆驼等一批品位高、特色浓的旅游产品,提升了敦煌文化的品牌价值。
同时,敦煌还注重“动”与“静”的结合,用敦煌国际马拉松、风筝节等各类高规格品牌赛事,让旅游景点、文化品牌“活”起来,同时,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与生态、科技、金融、商贸等融合,勾勒出一个云计算中心、一个公共基础数据库、一个数据共享平台、一套广覆盖网络、一个智慧城市监控中心的“智慧敦煌”建设架构,不断延伸产业融合发展链条。
提升旅游服务功能
依托敦煌不可复制的人文和自然景观,重点打造了莫高窟—月牙泉、阳关—玉门关两个大景区,充分发挥大景区聚集要素、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提升了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按照国际化、精品化思路,大力拓展旅游的参与性、娱乐性、互动性,培育开发了文博体验、乡村休闲、会展演艺、户外运动、医疗养生等一批新业态,打造形成了阳光早餐、星光宿营、静心禅修、通用航空、自驾观光、徒步探险、节会展览等一大批特色化旅游产品,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感,延长了驻足时间,带动了文化旅游新业态、新产品的发展壮大。
同时,敦煌积极组建成立敦煌大景区管委会,统筹旅游产业发展,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科学管理,推动旅游资源由多头管理、粗放开发向统筹整合、集约开发转变,大幅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
敦煌还积极探索旅游监管体系,组建敦煌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以及旅游综合调度指挥中心、旅游警察中队、工商旅游分局、旅游巡回法庭、旅游执法大队和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形成机构健全、权责清晰、部门联动、紧密配合的监管体系,切实维护健康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
汉唐雄风吹拂着西域,丝路驼铃吟咏着敦煌。敦煌,像一首诗,一幅画,它牵系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血脉,也铭刻着这个民族进取的雄心与回望时的无限乡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敦煌以新的历史使命,“积力之所举,众智之所为。”掀起全力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的新高潮,劈波斩浪,书写光荣与梦想,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走向世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