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呀,小世界又来故宫了
这次是为「敦行故远」特展
当敦煌遇上紫禁城
是场时隔七十载的再会
原来,敦煌红与故宫红,很搭
展览分为午门特展与复制洞窟展
展出的敦煌壁画,均来自复制与临摹
但打动我们的,恰好正是受到敦煌召唤
才能诞生并延续的种种
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时空
●
遥远的中心
整个展览的第一件展品是一件木简,上面墨书汉隶“敦煌”二字,距今有两千二百多年了。
是很小小的一片,但一切,都从它开始了
汉武帝时起,汉朝的版图扩大到了河西,设敦煌郡。随着长城修筑到敦煌以西,设立玉门关和阳关,敦煌成为由西域进入中原的大门。
《汉书》中说,“敦者,大也;煌者,盛也”,彼时,万佛洞窟还没有在敦煌绵延,它的博大与兴盛,皆因为丝绸之路,贯连东西。
上:张骞出使西域图莫高窟第窟初唐;下:商旅遇盗图莫高窟第45窟盛唐
壁画里,也记录下张骞出使西域的大事,和一些路上遭遇的劫难
季羡林先生曾说,世界上影响深远的文明体系有四个,中国、印度、伊斯兰和希腊,这四大文明唯一的交会点,就在敦煌和新疆地区。
于是会看到来自东罗马帝国的鎏金银盘,贵霜王朝的金币,书写着陌生文字的文书经卷,搭载财富与信仰,不远千里万里,汇集在敦煌。
上:展出的东罗马帝国鎏金银盘、贵霜王朝的金币与波斯银币;下:展出的古藏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有些语言,早已湮灭,但藏经洞无有分别,保存下它们曾到来的明迹。
后来有关藏经洞的那段历史,我们只要听到,就会有点心痛:千年以后,早已被遗忘的敦煌无力抵挡斯坦因、伯希和的盗掘,经卷四散飘落,甚至连壁画都可以被剥去。
有一张照片很震撼我们,是年伯希和在藏经洞,那是他踏入一个古老时空,置身经卷浩瀚的时刻
直到年,一位名叫常书鸿的年轻画家从战火纷飞中来到敦煌,然后一辈子驻守在此。
他本来正在法国学习油画,有光明的艺术前途,只因为偶然看到一本出自伯希和的敦煌图册,被震撼,也被召唤,竟决定前往。
敦煌定若远,一信动经年。但不论千里万里,他还是来了。他一来,敦煌便有人守护了。
摄于年的莫高窟菩萨像
菩萨,久等了
●
凝神相对的时刻
展厅四壁与中央的光彩,来自敦煌壁画与塑像,或复制或临摹,它们就像是水中月,我们借此,遥想远在敦煌的月牙。
当年,与十位志愿者一同来到敦煌的常书鸿,面对的是几乎被风沙掩埋的洞窟。他开始种树,也着手临摹壁画,临摹,即是保存。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莫高窟第窟常书鸿临摹
这幅壁画是此窟的代表作,绘制时间与唐代的李思训同时,至今色彩如新
细细去看展出的壁画临本,会看到纸张也有了岁月磨损的痕迹。“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当年的临摹者们,也曾是一笔一笔,和古代的画师并无二致。
年,常书鸿在莫高窟窟临摹
但不同的是,古人是在壁面上的纯粹创造,他们却要小心翼翼地收敛起自我与个性,谦卑地体会一千多年前,无名画师们的良苦用心。
展出的《都督夫人礼佛图》与当年正在临摹中的段文杰
线描是敦煌壁画的基础,为了尽可能还原古人细微的线条,晚上大家便聚在一起练习线描,白天趁天光正好,要抓紧时间在洞窟里画,错过了光线,就借玻璃、白纸折射借光。
在复制洞窟展部分展出的西魏窟,是最早被决定整窟临摹的洞窟,对它的临摹持续了几代人
身在此时此地,或许却可以想象,数十年前的敦煌,在那个临摹者与壁画凝神相对的时刻,万籁俱寂,时空消弭,只有飞天起舞,色彩流动,仿佛果真步入了佛国。
三兔飞天藻井局部段文杰、李复临摹
受到敦煌召唤前来,去临摹,去保护,去研究,然后很难真的离开。看到已历数十年沧桑的壁画与塑像临摹展品,也会感叹一个人的生命,与洞窟所历经的千年,是可以等同的。
年,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大家
在榆林窟临摹壁画间隙做早操
●
邂逅佛光
大约多年前,一位名叫乐僔的和尚,在沿丝绸之路向西行游途中,忽然在敦煌鸣沙山邂逅了佛光,于是发愿在此开凿第一座洞窟。
此后,莫高窟经过千年营造,生长为万佛之国,信仰所依之地,也是人世兴衰的映照。
禅定佛像杜永卫临摹
莫高窟第窟北魏
展厅中央的一尊禅定佛像,来自窟,被称为莫高窟的“东方蒙娜丽莎”,因为千年过去,它始终不变的凝神禅坐,面带笑意。
北魏的佛菩萨像秀骨清相,时常微微一笑。战乱频繁的年代,人们见到微笑的佛菩萨,那笑容也淌进了心里,可抚慰伤痛,生出希望。
静静端坐于窟中的它
其实,无论塑像还是壁画本身,都是脆弱易碎的。年代,初到敦煌修复洞窟的李云鹤,曾看到窟的壁画碎片像雪片一样落下。
而展厅中的一尊北宋木雕八臂观音,连面部都已经残缺,却安详矗立,似乎无论是万千人流,还是人世的任何风雨,都不可令它动摇。
木雕八臂观音残像北宋
静静与它对望一会儿,觉得也好似邂逅佛光。其实,敦煌的隽永,也在于历经时间的淘泳,它早已从残缺和苦难中升华,安住世间,却超脱于世间,始终平静超然,始终面带笑意。
它历经劫难而幸存,无与伦比的珍贵,美丽
●
天上人间,在敦煌
敦煌的黄金时代,是在大唐。当年只有一个洞窟高悬的崖壁,到了唐朝,已是计窟室一千余龛的盛况,供养生生不息,兴造代代持续。
敦煌莫高窟标志性的九层塔,即96号窟,建于初唐,高35.5米弥勒佛坐像居内
公元年,张议潮率敦煌军民起义,历经百战,终于使敦煌回归唐王朝,由此敦煌迎来新生,尘世的欢乐入画,佛国也有人间的温度。
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窟
骑兵威武出行的场面,被无名画师永远留在了窟的壁画上
唐代的画师,吸收中原名家样式,擅长以繁复壮观的大幅画面渲染佛经故事,亭阁楼台,雕栏玉砌,伎乐升天,翩跹起舞,其实画中的极乐世界,本就是俗世生活的理想投射。
莫高窟第85窟中的乐舞
而乐舞阵列中的种种乐器,在现世中一一都有原物对应,我们也借壁画中的袅娜舞姿,想象歌舞升平,热烈青春的大唐。
他们对坐听琴,好青春的绿意
国内仅存的唐代阮咸琵琶残件
在复制洞窟,置身壁画环绕中,仿佛被诸佛菩萨邀请,加入他们的极乐幻境。细看一花一叶,宝珠璎珞,也会觉得,千年前的无名画师在虔诚描绘诸佛时,心中充满着爱。
上:复制窟莫高窟第窟初唐;下:复制窟莫高窟第窟盛唐
千百年来,无数因缘聚合,让敦煌成为敦煌。但当看到那块壁画绘制示意板,也会意识到,其实整个敦煌从无到有,就是这样诞生的。
简单的从无到有,却不知历时几何
而唐代画师所使用的颜料碗,色彩依然鲜亮可辨。这些美好的红色黄色、石青石绿,色彩晕染、铺展、流动之处,就是敦煌。
敦煌莫高窟出土唐代颜料碗
如果你真心喜爱敦煌,向往它,梦想它,那么不远万里,也不负久等,你终会抵达。
莫高窟第85窟的飞天正向你招手哦
●
关于展览的小tips
1.敦煌实在浩瀚,小世界只能与大家分享我们看展览的一些触动与体会。如若你也打算前往,看展前,不妨多做一些功课,纪录片《敦煌》就很值得一看。2.展览将一直持续至11月18日。3.展馆在午门,需要提前预约购买故宫的门票,并需单独预约敦煌展、洞窟展(洞窟展的票较难预约,可在晚八点放票时一试)4.现下故宫门票为40元,可在故宫博物馆的官方网站或在“故宫博物院观众服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