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是佛教徒用来修行和礼拜的场所。在古代印度,人们相信通过修行能获得智慧和力量。
随着丝绸之路和佛教东传,石窟艺术逐渐成了见证丝路文化与东西文化交流的“路标”。其中较为出名的有: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以及今天我们要说的“北敦煌”#敦煌#和“南大足”。
中国石窟分布图图源:三联出版《中国石窟寺研究》01.“北敦煌”
一、中西咽喉之地:敦煌与莫高窟的发现
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西端。早在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疏通了我国到中亚、西亚的丝绸之路。佛教及佛教艺术便沿着丝绸之路开始向我国内地传播。
今天看来,敦煌的交通算不上发达。但古时,这里地处沙漠边沿的小绿洲,是河西走廊的重要站点,月氏、匈奴等游牧民族均活跃于此。由敦煌向东,可以通往中原长安和洛阳;由敦煌向西,出阳关南行或向西北,出玉门关北行,可通往西域诸国,甚至到达欧、非大陆。
敦煌堪称汉唐时期联结欧亚非三洲的“交通枢纽”、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
丝绸之路示意图那时的敦煌,一片繁盛景象,有络绎不绝的使者;有长期往来中原与西域之间的各地商人;还有东传佛教的高僧大德和西行求法的中土僧侣。
以莫高窟为主体的敦煌石窟,包括西千佛洞、榆林窟等,有多个洞窟,近5万多平方米的壁画。展现了石窟艺术在北朝-隋唐之际的鼎盛风貌。
莫高窟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之上,坐西朝东,与三危山遥遥相望。据碑文记载,前秦建元二年(年),一个名为乐僔的和尚在此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代代相传,跨越一千多年。
直到清末光绪二十六年(年),一个名叫王圆箓的道士偶然在莫高窟第16窟甬道北壁发现了一个复洞(现编号为17窟),这个复洞约一丈见方,六尺多高。洞内重重叠叠堆满了从十六国到北宋时期的经卷和文书。这个复洞就是赫赫有名的敦煌藏经洞。
王圆箓藏经洞的发现,使得敦煌的千年宝藏重现天日。数万卷3世纪至11世纪的经卷就是震惊世界的“敦煌遗书”。
二、为什么敦煌石窟值得我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