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作为一个甘肃人,从家到敦煌,在交通如此便利的今天,不过四五个小时罢了。可惜,我没去过!
陆陆续续看了很多纪录片,有专门为敦煌拍的,有拍书法史,顺道拍了敦煌的。有拍河西走廊,避不开敦煌的。有拍其他历史,逃不开敦煌的。
但每个纪录片,一旦提到敦煌,都有一种不可言喻的沉重感。以至于,看到后面的纪录片,一旦提到敦煌,赶紧快进到下一段。
不是看了太多遍腻了,实在是每听一遍敦煌史,心里便被难过湮没一次,到后来,听得次数多了,难过逐渐转化为心痛。
怕了,怕心绞痛的感觉,只好快进。
也是巧了,最近看到的书,也总是避不开敦煌。文字作为媒介,比视频有个好处。它记录的更深刻,更详实。
于是那些在视频里没有介绍到的知识,或者视频里遗留的问题,在书里找到了答案。
敦煌,河西走廊,西北。爱之深,恨之切的地方。爱,爱它的人文,气候,甚至连地理也有点爱了。恨,恨它的落后,恨它不长进,恨它没有英明的带路人。
可是,在古代,那里是盛世啊!
秦韩非子在甘肃发家,才有了始皇帝统一六国的故事,汉,武帝设四郡,至今酒泉仍流淌着霍去病倒下的御酒。魏晋,那里出了书法史上的鼻祖,连王羲之也为之敬佩。唐,那里是最大的贸易中心,宗教中心,迄今敦煌的壁画上仍洋溢着大唐的自信,连神秘的西夏,也对敦煌保护有加。
近代呢?近代敦煌毁了!西北靠毁了的敦煌吸引着走马观花的芸芸众生,毫无准备的去看,去欣赏,唯独不感受。当然,也可能感受了,只感受了月牙泉的美和鸣沙山的魅。
至于历史的厚重,宗教的善恶导向,对现今的游客而言,大抵是无所谓的。他们会感受到敦煌大概可以算的上是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吗?
不过也是,就算是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又如何呢?它的藏品能有大英博物馆的多?就算大英博物馆里有一部分原本是属于它的,那又如何?!那能如何?!
是,是近代中国没法保护,被英国拿去保护好也可以,才能让人看到。可是,说这话的人,你看到了吗?你看到斯坦因从敦煌拿走的东西了吗?是全部的吗?
拿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保护”起来,美其名“保护”,实则掠夺!
顺便提一嘴,除了斯坦因和王圆箓,别忘了还有一个敦煌罪人蒋孝琬,他被遗漏的太久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