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的历史古老而久远。

“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东汉应劭解释。

敦,大也;煌,盛也,取盛大辉煌之意。

敦煌曾是中西交通的枢纽要道,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锁钥,对外交往上的国际都会,经营西域的军事重镇。

她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是飞天艺术的故乡、佛教艺术的殿堂,有“戈壁绿洲”、“西部明珠”之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旅游胜地,被誉为“世界的敦煌”、“人类的敦煌”。

敦煌市先后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中国自驾车旅游十大目的地”、“中国魅力中小城市”、“游客最喜爱的旅游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

敦煌在很多人心中都一直有个误会,以为莫高窟就是敦煌,而敦煌就是指那些洞窟、佛塑、壁画、遗经等文化遗产。

莫高窟距敦煌市区尚有二十五公里,由于20世纪初洞藏经书的发现,这座人类文化宝库受到举世瞩目,中外学者共同开拓了一门全新的交叉性学科,因莫高窟在敦煌境内,故称敦煌学。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了历史千年的洗礼。

有洞窟个,壁画、泥质彩塑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

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制;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系统反映了十六国以来十多个朝代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

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

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

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

另有一说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

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

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

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

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

元代以后敦煌停止开窟,逐渐冷落荒废。

明嘉靖七年(年)封闭嘉峪关,使敦煌成为边塞游牧之地。

清康熙五十七年()平定新疆,雍正元年()在敦煌设沙州所,三年()改沙州卫,并从甘肃各州移民敦煌屯田,重修沙州城。

乾隆二十五年()改沙州卫为敦煌县,敦煌经济开始恢复。

莫高窟开始被人们注意。

清光绪二十六年()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

不幸的是,在晚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藏经洞文物发现后不久,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险家接踵而至敦煌,以不公正的手段,从王道士手中骗取大量藏经洞文物,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国的众多公私收藏机构,仅有少部分保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莫高窟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

南北全长米,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共个,分布于高多米高的断崖上,上下分布14层不等。

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南区是礼佛活动的场所,各个朝代壁画和彩塑的洞窟个,彩塑多身,壁画,唐宋时代木构窟檐五座,还有民国初重修的作为莫高窟标志的九层楼。

莲花柱石和舍利塔20余座,铺地花砖2万多块。

北区的个洞窟(另有5个洞窟已编入北区个号中),是僧侣修行、居住、瘗埋的场所,内有修行和生活设施土炕、灶坑、烟道、壁龛、灯台等,但多无彩塑和壁画。

敦煌石窟开凿在砾岩上,除南北大像是依山而建的石胎泥塑外,其余多为木架结构。

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

彩塑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最高,最小仅2厘米左右(善业泥木石像),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

17窟唐代河西都统的肖像塑,和塑像后绘有持杖近侍等,都惟妙惟肖,把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为中国最早的高僧写实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莫高窟各窟均是洞窟建筑、彩塑、绘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洞窟最大者多平方米,最小者不足1平方米。

洞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佛龛窟、佛坛窟、涅槃窟、七佛窟、大像窟等。

塑绘结合的彩塑内容主要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像等。

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泥等。

圆雕、浮雕除第96、窟两尊大佛,第、两大卧佛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

佛像居中心,两侧侍立弟子、菩萨、天王、力士,少则3身,多则11身。

以第96窟,小则10余厘米。

从敦煌市区驱车向东南行驶约25公里,便可看到茫茫的戈壁和起伏的沙漠中一片茂盛的绿洲。

在高大的树林和陡峭的悬崖之间,有一条已干涸了的宽阔河床。

这条流淌了千年、历经世事沧桑的河流,唐代称为“宕泉”,后来叫“大泉河”。

在大泉河的西岸,陡峭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与三危山相望相守,它高约30米,南北长余米,崖壁上像蜂窝般密密麻麻地排列五层大小不一、高低错落有致的洞窟,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佛教艺术和历史文化瑰宝莫高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