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阿光,今天我们去旅行!
西北旅游大区包括蒙、宁、陇、新四个省区,总面积约万平方千米,人口约万(截至年底)。西北地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除汉族外,主要民族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等40多个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地区。
本区深居内陆,面积广大,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独具特色。美丽的绿洲和茫茫戈壁交相辉映,古丝绸之路与多彩民族风情使人流连忘返。本区旅游以沙漠绿洲景观、丝路古迹景观为主要特征。
一、旅游地理环境概况
(一)独特复杂的自然条件
西北地区有着复杂的自然条件。本区地形大势东西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特征:东部是较为平坦的高原和河套平原,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大部分和宁夏自治区的一部分,其中内蒙古高原海拔在米左右,地势坦荡,河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重要的粮仓。西部包括新疆以及内蒙古和甘肃的西部,可以概括为“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征。北部的阿尔泰山与中间的天山之间为准噶尔盆地,南面的昆仑山及阿尔金山与天山之间是塔里木盆地。
在以上地形大势背景下,本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有茫茫的大草原,巨大的盆地,平坦的高原,众多的谷地,神秘的沙漠戈壁,皑皑的冰川雪地,生机勃勃的绿洲。
(二)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本区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其特点是:日照时间长,气温变化大,干燥少雨,风沙大。
(三)丰富的地方土特产
复杂的地形地貌与干旱性气候,形成了本区丰富的地方土特产。由于日照充足,有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使本区的瓜果质量上乘,闻名中外,其中新疆葡萄、哈密瓜,甘肃的白兰瓜等久负盛名。药材也是本区的重要土特产,有陇南的当归、大黄、党参;宁夏的枸杞、干草、贺兰石、滩羊皮、发菜被誉为宁夏的“红、黄、蓝、白、黑”五宝。此外,工艺品酒泉夜光杯、天水雕漆、洮砚,宁夏仿古地毯、贺兰石刻等也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
(四)日益发展的交通运输网络
本区以前交通比较落后,运输以牲畜为主。新中国成立后,初步形成了以铁路为主,包括公路、民航等的交通网络。铁路干线主要有京包、包兰、兰新、兰青等,其中,兰新铁路西端与哈萨克斯坦铁路接轨,成为第二欧亚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促进了西部经济的繁荣和边境旅游的发展。公路在区内游客集散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航空以兰州、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银川为中心,通往北京、上海、西安等全国各大城市。
二、旅游资源基本特征
(一)自然景观独特,天高草绿引人入胜
由于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形成了本区独特的自然景观:沙漠戈壁、荒漠绿洲、草原、雪山森林。
本区是我国沙漠的主要分布地区,主要包括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漠等。沙漠地区由于风力大,形成了风蚀地貌和风蚀地貌景观。
风蚀地貌形成的风蚀蘑菇、蜂窝石、风蚀柱等地貌在准噶尔盆地的乌尔禾地区分布较广,被称做“魔鬼城”,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风蚀地貌区。风蚀地貌主要是指沙丘,波涛起伏、浩瀚无垠的茫茫沙海,构成本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本区四省区都分布有风蚀地貌。响沙是沙漠地区一种有趣的自然现象,人从大沙丘顶向下滑,沙随人体滑落过程中,发出不同的响声,敦煌的鸣沙山因此而得名。
本区内蒙古高原北部和中部属典型的温带草原。在这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水草肥美、景色宜人,羊群如流云飞絮,呈现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画卷。
(二)丝路古迹彰显历史,边塞风情意趣浓郁
本区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以丝绸之路古迹为主的旅游路线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桑养蚕和缫丝织绸的国家,中国的丝织品闻名海外。秦汉时期我国精美的丝绸品开始行销西亚、欧洲,形成了从西安,经河西走廊、新疆、帕米尔高原,经中亚和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而抵达地中海沿岸的“丝绸之路”,全长多千米。在“丝绸之路”所经之处,留下了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文物古迹,分布着长城、古道、石窟、城堡。
军事设施方面,有临洮秦长城遗址,汉代阳关、玉门关,明代的嘉峪关等;宗教遗迹方面,有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等举世闻名的石窟艺术。
古“丝绸之路”上许多曾经著名的城池、关隘,如今已变为废墟,如楼兰古城、米兰古城、高昌故城、交河故城等,这些神秘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古城遗址,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本区也汇集了众多的寺观古塔,如五当召、承天寺塔、艾提尕清真寺等。古城遗址、古墓遍布各地,主要有楼兰古城遗址、交河故城遗址、高昌故城遗址、昭君墓、成吉思汗陵、西夏王陵等。
本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主要地区之一,有维吾尔、回、蒙古、哈萨克、塔吉克、乌孜别克、东乡、保安等40多个少数民族。维吾尔族能歌善舞、服饰艳丽,烤全羊、抓羊肉等民族风味食品和“叼羊”、“姑娘追”等文体活动深受人们喜爱。回族主要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他们的清真风味小吃,极为吸引游客。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具有剽悍的性格和健壮的体魄,待客热情。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更是民族的盛会。
三、旅游分区与旅游线路
根据本区旅游资源的特色、所属区域及交通道路情况,将本区以省区为单位划分为四个旅游区,设计了8条旅游线路。每个旅游区内再根据旅游资源的具体情况布线,可灵活变动。
青海省位于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东北部,因境内有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三江源头”。全省面积72.23万平方千米,省会西宁市。青海处在我国地形三大阶梯的第一级上,绝大部分属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全省平均海拔米,其中~米地区占全省总面积54%。北面祁连山矗立,南面唐古拉山峙立,巍巍昆仑横贯中部,西部是柴达木盆地,北部和西北部为山岭谷地,南部为青南高原,东部为河湟谷地。
青海河流众多,境内大小湖泊个,水体总面积平方千米。地形复杂多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太阳辐射强,气温日差较大,年温差较小;冬季较长而不寒冷,夏季短促而凉爽;气温地区分布差异大,垂直变化明显;降水分布地区差异显著,季节集中。全省总人口.8万(截至年年底)。
青海省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期,青海就有人类活动,最早生息在这块土地的是中国西部古老民族之一的氐羌族群。众多的古文化遗存表明,青海的开发至少已有年的历史。商代到周秦时,青海称为“西戎氐羌地”,隋置西海、河源等郡,唐宋为吐蕃地。清代东北部属甘肃省西宁府,北为青海蒙古部,南为玉树等土司地。年建青海省。
青海省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3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5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处。此外,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县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西宁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全省已形成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旅游区,旅游设施日渐配套,可为国内外旅游者提供多种有效的服务。
一、风味肴馔
青海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千百年来,各民族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青海的风味饮食以牛羊肉及其副产品的烹饪见长,传统饮食中的手抓羊肉、羊肠面、牛羊肉杂碎、尕面片、甜醅、锅榻及盖碗茶等饮品都是很受欢迎的大众性风味食品。
二、地方文艺
“花儿”是流传青海地区的一种情歌,是青海民歌之魂。每年农历四月至六月,各地的花儿演唱会相继开始。各族人民尽情歌舞,十分热闹。青海民间说唱曲种贤孝,因其大部曲目的内容是弃恶扬善、表扬贤孝、劝化人心,故名。“热贡艺术”是藏族文化艺术的一支奇葩,发源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这里几乎每个村庄都有人从事绘画、雕塑,被称为“藏族画家之乡”。
三、旅游交通概况
具有兰青、青藏铁路干线及在新中国成立后以8条国省道为主骨架的公路网,青海省的民用航空事业有了很快的发展,本省的航空运输已纳入全国航空运输网的体系之中。
四、青海的旅游路线
D1西宁接团,游览塔尔寺,前往青海湖。
塔尔寺位于距西宁市西南25千米的湟中县鲁沙尔镇,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年),由于它先建塔后建寺,故名塔尔寺。整个寺院依山而建,殿宇层叠,雄伟壮观。酥油花、绘画、堆绣是塔尔寺的三绝。它是我国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黄教六大寺院之首(其他五寺是西藏的扎什伦布寺、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每年正月、四月、六月、九月举行四大法会,届时,以许多美妙的宗教传说、神话故事和“三绝”吸引数以万计的各族人民来寺瞻仰朝拜,成为西北地区佛教活动的中心。住湖边。
D2 湖边游览,到鸟岛观鸟。
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距西宁千米,面积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0米,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湖水晶莹透彻,湖畔绿草茵茵,景色秀丽,是天然旅游胜地。青海湖中有五个岛屿,著名的鸟岛面积0.11平方千米,每年春夏之交,来自中国南方及东南亚等地的10多万只斑头雁、鱼鸥、天鹅、黑颈鹤等20多种候鸟栖息于此,进行繁衍生殖。整个小岛从天上到地下,从山崖到水面,到处是鸟群,铺天盖地,蔚为壮观。地上到处是鸟巢,遍地是鸟蛋,整个小岛成了鸟的王国。上鸟岛要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管理站所划定的范围内参观游览,并要遵守规章制度。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信息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