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 https://wapyyk.39.net/doctor/306475.html

好久没出门了,在家待着,整理相册时翻到了敦煌。

去年就是这个时候去的敦煌,但从来没有为它写过一些文字,如今记忆沉淀一年了,想好好写写。

敦煌,一句话而言,就是一种沙漠环境下极致色彩对比的视觉震撼,是一场思绪飘千年的灵魂体验。

编辑搜图

当时随心飞快过期了,我就飞到了东航当时能飞到的最西边——敦煌。

当时对敦煌没什么期待,只是因为它能飞得最远,去新疆近;再者可能是熟悉吧,余秋雨、王圆箓,老耳熟能详了,没什么期待。

结果没想到却是目前国内旅行的人文之最,经历之最。

和大多数游客一样,本着来都来了的心态,去莫高窟看壁画,去鸣沙山守夕阳,结果没想到一整个“卧槽”,思绪被壁画勾走了魂魄,久久不能归来。

编辑搜图

在敦煌的那几天和离开后的一个月,我对那些色彩、图案如痴如狂,在博物馆买书,书店内翻画册……甚至公交车上也能静下心来看纪录片,在新疆也在一路啃书。

从未如此好学过。

编辑搜图

但也就持续了半个月吧,回北京后那种想迫切了解敦煌壁画的好奇心,想静静欣赏美的心思慢慢消失了,甚至去年年底去故宫看敦煌的展览,我也没什么感触。

一直在想,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这种体验这么难得?

为什么我现在时间很多,对它却一点提不起兴趣?

现在我意识到,这种精神体验真的很需要现场感,需要被营造,需要不被打扰。

环境营造:想想,在色彩单一、异常荒凉的大漠里走了许久,忽然眼前出现了轻盈飘逸的飞天,出现逼真林立的塑像,这不亚于一场神迹的出现。

编辑搜图

那些华丽繁复的色彩,仿佛在眼前炸开,沉闷的眼睛仿佛永远也看不够,陶醉其中久久不能出来。

编辑搜图

听说巴洛克时期的教堂,用华丽的图案繁复的细节来迷乱观众的眼球,让他们一进入教堂就被抓走注意力,沉浸在这种视觉体验中无暇思考,进而感受到圣迹!

编辑搜图

在环境营造上,敦煌壁画也类似于此。

除了色彩,更多的是联想。

看到这一切,会不自觉的疑问:当初为什么要这样建造,目的是什么?

从而了解当时的历史,当时的历史信仰,不得不说那时的工匠,信仰真的很纯真,他们应该不像现在,很多思想都被打破了,他们相信真的有轮回,有佛,会用尽全力去完成一幅画吧……或者不能说一幅画,是他对佛的诚心。

所以,可能现代人真的很难去这样无私、这么全力的去做一件事了吧。

编辑搜图

啊,只能说绘画的力量是不死的,透过壁画我会联想到这些虔诚的态度联想到背后的故事,内心深处为这些生命力,这些崩腾的创造力,这种千年不死的力量所折服,从而获得了一场极致的灵魂体验。

然后延续了一个月了。有这样的一次经历,值了!

编辑搜图

后来回到城市吧,车水马龙,各种色彩各种声音在眼前飞驰而过,让人的感官也迟钝起来,这类纯粹的体验,就很难得了。

就像在沙漠里捡到一块彩石,在那里它是最耀眼的,但把它带到城市,霓虹璀璨流光溢彩会让它的光芒迅速黯淡下去了,一点也不起眼。

聊一些关于敦煌的相关书籍:

1、《敦煌石窟艺术简史》:入门书,介绍了莫高窟从五代十国到元代的石窟形制、艺术特点,比较学术,最开始看可能比较枯燥。

2、《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这本书貌似网上很火,开头樊院长的自述很好,但只有几十页,后面介绍莫高窟历史的基本都是大家熟知的内容,感觉像编者自己汇总的,但读着比较轻松,适合初了解者。

3、《图说敦煌二五四窟》:对莫高窟窟的详细解读,非常深入,对壁画感兴趣的话这本书非常推荐。

4、《敦煌(众人受到召唤)》:讲莫高窟近代保护和传承的,故事比较多

5、《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文物出版社出的莫高窟全集,很贵,很专业,几乎每个窟都有介绍,适合深度爱好者在图书馆阅读或借阅

6、《中国敦煌》:印刷非常精美的一本画册,价格适中,适合欣赏

7、《敦煌》:只在莫高窟景区卖的一本画册,稀缺,印刷精美,适合收藏

纪录片

《莫高窟》:中日合拍,难得的洞窟开放拍摄,异常精美,后期还有给造像的上色,这部纪录片难得的是立场中立,没有过多历史和价值观的阐述,更多的是对美单纯的欣赏。

结尾:

只有行走,只有陌生环境下思想和审美的碰撞,才会有这样的体验吧,希望自由出行的日子早日来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