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人而言,取名自古就是人生大事。

在寥寥三两字中,容纳着美好的期盼,也流淌着中国的语言之美和意境之美。

地名如人名,易的不仅仅是名字,也是历史和情感。

当各省人民都在讨伐乱改地名时,有这么一个地方,纵使白云苍狗,纵使朝代更迭,其地名大部分未曾改动沿用至今,不仅充满诗情画意,骨子里的汉风唐韵即使是漫天黄沙都难以掩盖。

(甘肃鸣沙山月牙泉,距敦煌市城南5公里处)

她,就是甘肃。

有人说,如果两千年前的汉朝人来到今天的甘肃,大概也不会迷路。天水、陇西、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一个个都是那么地亲切。

(傍晚时分的甘肃武威南城门)

而如果你对唐朝的边塞诗略有心得,亦能在甘肃找到踪迹。

你可以去秦州(天水秦州区)寻觅杜甫足迹,去凉州(武威凉州区)度玉门关,去瓜州(酒泉瓜州县)看大漠孤烟直.....

(甘肃敦煌沙洲古城白马塔)

甘肃的地名,古朴苍凉大气,充满着历史的想象,也镌刻着一首首动人的诗歌。

01

安邦定国

甘肃,东接陕西;西抵新疆;南瞰四川、青海;北扼宁夏、内蒙古。在北宋以前,甘肃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对中原王朝经济和军事的影响都非常之大。

(张掖丹霞,位于河西走廊中段)

丝绸之路,是汉、唐等中原王朝与西域各国通商的要道,其中,途经甘肃的河西走廊地理位置十分关键,被称作是丝绸之路的咽喉。

河西走廊在今天的酒泉、嘉峪关、张掖、金昌、武威市全境以及兰州、白银市、临夏回族自治州在黄河以西地区。

(莫高窟,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璀璨的艺术宝库,坐落于河西走廊的西部尽头敦煌)

河西走廊,东西长约一千公里,是中原连接新疆以及中亚的交通孔道,也是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的接合地带,就其地理位置重要性而言,称之为东亚陆上马六甲海峡一点不为过。

几千年以来,河西走廊这块宝地反复被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争夺厮杀。

(嘉峪关,河西走廊第一关隘,丝绸古道的守望者)

在战国时期,甘肃东南部就被纳入秦国的边陲重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更是在天水、陇西一带设立陇西郡。但此时的甘肃大部分都还掌握在匈奴手中。

直至张骞“凿空”通西域后,汉武帝派冠军侯霍去病西击匈奴,却匈奴于漠北之外,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才真正将甘肃全境纳入帝国的版图之中,连通了西域和中原王朝。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这四个地名连起来就是汉代帝王经略西北最简短生动的描述。

武威,彰显着大汉的武功军威;张掖,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而得名;酒泉得名于一场胜利后的庆祝活动;“敦,大也;煌,盛也”,敦煌二字寓意着大汉繁荣昌盛。

(甘肃敦煌河仓城遗址,古代中国西北长城边防至今存留下来古老的、规模较大的、罕见的军需仓库。)

除了河西四郡,东晋十六国的平凉以“平定凉国”之意设郡,北宋的定西以“安定西边”之意设郡,都颇有大汉遗风。

而这之后的千年间,即使地名有所改动,但无一不将安家定国的永恒向往寄托在甘肃这片土地上。

(甘肃平凉崆峒山,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

比如民勤县,西汉时,取“宣耀威力”之意,名为宣威;东汉以“匈奴故地休屠泽”得名休屠;明清时,取“镇压安定边陲”之意名为镇番;民国时期改为民勤县,取“当地民风淳朴”之意,沿用至今。

甘肃的地名,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也寄托着安邦定国的宏图大梦。

(甘肃民勤县瑞安堡,建于民国27年)

02

诗情画意

大唐盛世,丝绸之路是通向西域的唯一大道。

唐代的诗人们,沿着这条大道,东往西来,或征戍,或驻守,或任职,或游历,渐而在“丝绸之路”上走出了一条“陇右唐诗之路”。(唐陇右,指陇山以西、黄河以东地区,今甘肃全境加新疆大部)

(甘肃酒泉钟鼓楼,是凝聚了古代肃州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诗人们寄情于诗,借陇右壮丽风光抒发远大志向、悲凉之音。撑起半个盛唐的“李杜”,生于凉州的李益,以及王维、岑参、白居易、杜牧等人,都在这条路上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词名句。

(祁连山脉,位于甘肃西部边境,古时称其为天山)

李白写边塞风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杜甫在秦州停驻时留下:“秦州城北寺,胜迹隗嚣宫。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卢照邻歌颂戍边将士的英雄气概:“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

(武威凉州区雷台汉墓,此系“守张掖长张君”之墓)

《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有两千余首,以凉州为背景或以《凉州词》为题作的诗就有多首。唐时的凉州寄托了诗人关于边塞的所有想象。

王维奉命赴凉州察访军情时,用他如椽的诗笔,绘画出家户喻晓的大漠名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之涣初到凉州,面对黄河、边城的辽阔景象有感而发:“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遗址,丝绸之路北路必经的关隘)

王翰在凉州借宴席抒发己怀:“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岑参在武威听闻友人出使西域返回,不由发出感慨:“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阳关遗址,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

唐代诗人们在陇右大地、西北边塞,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大无畏气概,托起了一条诗歌的报国之路,也让甘肃的地名充满诗情画意。

(甘肃甘南郎木寺,素有“东方瑞士”、“甘南香巴拉”之美誉)

甘肃,包罗万象,多姿多彩,地理和历史共同在这片厚土上造就了无数灿烂篇章。

然而沧海桑田,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如今的甘肃是一个偏远的西部省份。落后、偏远、贫瘠、黄土、大漠、边关,成为了她以偏概全的标签。

(甘肃甘南扎尕那,英国探险家约瑟夫·洛克曾评价此:“我平生未见如此绮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见迭部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

遥远的甘肃,远比她现在所展现出来的更美丽、更多元、更厚重。

第六届()环驾中国

正在报名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636.html